一
1、上周市场回顾
上周A股指数震荡。Wind显示,上周上证指数-0.76%、深证成指-1.27%,沪深300-1.79%,创业板指-2.20%,科创50-0.69%。行业方面,通信、传媒、环保涨幅靠前,有色、煤炭、非银跌幅靠前。全球核心指数普遍下跌,纳斯达克指数、标普 500、道琼斯工业指数分别下跌3.96%、2.14%和 0.54%。亚欧股指方面,日经225、恒生指数、法国CAC40和德国DAX分别+0.98%、-3.50%、-0.51%和-1.34%。
2、宏观经济事件
1)央行发布数据显示,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刷新单月最高纪录,其中住户贷款增加257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亿元。1月末M2同比增长12.6%,增速创2016年5月来新高。
点评:总量上是一个偏积极的数据。首先,市场已经做了一些预期交易,数据发布前不乏5万亿信贷的呼声。其次,信贷多7000亿,但是企业债券融资这边也少了4000亿,算是小幅改善,社融同比趋势上也在震荡中。最后,各个部门的杠杆趋势没有明显改变,我们看到的是更积极的企业端融资,以大行和政策行对接基建为主,以及风险偏好低的居民部门(居民信贷疲软以及资产配置呈现现金偏好)。
后面社融还是偏震荡的看法,政府的决定体现在企业信贷增速处于历史高位,但居民去杠杆行为也没有改变,没形成合力,社融趋势性上行有点困难。因此整体上我们给一个中性的展望。
2)1月CPI同比2.1%,前值1.8%。CPI环比0.8%。1月PPI同比-0.8%,前值-0.7%。PPI环比-0.4%。
点评:整体上,PPI同比环比皆下降;CPI同比继续上升,环比由持平转增。2023年1月物价整体上呈平稳。疫情快速过峰后,居民经济活动的修复推动了核心通胀的小幅上行,食品分项中鲜果蔬菜因供给制约带来的价格上涨推动了整个食品分项,但肉类价格仍在下跌。工业品价格在1月受到油价下跌影响明显,开工淡季的影响部分工业品价格调整属于正常现象。
上半年来看,全球比较角度来说我国疫后复苏的通胀压力仍较小,主要是供给端整体保持韧性,未出现类似于海外其他经济体的明显受损的情况;而需求端,中国宏观政策的可持续性带来的克制决定了整体需求的恢复是脉冲式与相对温和的。因此,整体上国内出现疫后供需错配带来价格明显上行概率较小。中国货币政策继续留有发力空间。
3)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华盛顿特区经济俱乐部发言表示:去通胀(disinflation)进程已经开始,但要回到2%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服务业部门还没有去通胀的迹象。FOMC认为仍有必要继续加息,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政策利率保持在限制性水平。当前的加息路径是合适的。我们还没有实现2%的通胀目标。
点评:根据CME FedWatch,3月加息25bp概率超89%,5月加息25bp概率超66%。鲍威尔在FOMC和经济俱乐部发言一定程度上表明:1)目前加息节奏合适,后续再提高加息幅度或将是小概率事件;2)Disinflation已经开始,通胀的一阶导开始下降。而2023年年内是否降息则相对模糊。尽管鲍威尔在有意引导年内不会降息的预期,但美国债券市场隐含的路径显示降息时点或在今年年内。
3、市场展望:半年维度偏乐观,建议超配
海外方面,美债收益率、美元指数顶部已经得到确认,23年新兴市场继续受益于全球流动性边际改善;国内方面,信贷数据反应出的居民和企业两端的分化,需要政策对居民贷款意愿甚至是信心进一步支持,流动性维持呵护状态。
短期美元指数走强、经济高频数据修复速率放缓、一些外部因素阶段性扰动市场预期、压制风险偏好,但大的宏观逻辑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调整反而带来的良好的布局机会。经济上行、信贷扩张、盈利改善仍然是今年重要宏观主题。
基于经济上行的基本逻辑,关注上游有色、黑色、化工等与国内经济强相关行业。核心CPI持续向好背景下,下游消费品价的提升仍会积极推动消费板块机会。主题上,重视chatGPT带来的新一轮人工智能相关主题投资机会。中长期来看政策自上而下也会支持结构性的发展机会,继续对自主可控、大安全、数字经济等主题加以重视。
二
债券市场
上周市场回顾:债券市场方面,上周10年期国债利率下行1bp收于2.89%。国债指数上涨5bp,信用债指数上涨17bp,转债指数下跌31bp。
市场展望:我们认为一月社融数据还并不至于使债券投资者过于担忧,企业端和居民端信贷数据的分化再一次提示了经济修复过程的波折。社融数据季节性的特征决定了二月的社融数据较一月环比会有走弱,叠加数据政策短暂的空窗期,我们认为债券市场或将迎来一个难得的喘息窗口,市场抛售情绪或会有所缓和。
风险提示:本材料中的观点仅供参考,不可视作投资建议。本材料以公开信息、内部开发的数据和来自其它具有可信度的第三方的信息为基础。但是,并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完全可靠。所有的观点和看法基于资料撰写当日的判断,并随时有可能在不予通知的情况下进行调整。本材料中的预测不保证将成为现实。基金有风险,选择须谨慎。
以上数据仅供参考。未经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散布本资料的任何部分。所有出现的公司、证券、行业与/或市场均为说明经济走势、条件或投资过程而列举,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属分支机构可能持有或不持有相关账户。本资料讨论的策略和资产配置并不代表光大保德信的服务或产品。所有的这些不能视为建议或推荐,不作为公开宣传推介材料,以及购买或销售任何证券的要约或邀请,也不能视为采纳任何投资策略的建议。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