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秦玉芳广州报道
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运营已有月余。随着账户业务的展开,各家银行针对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产品布局也在加快。
连日来,专属存款产品相继宣布上架开售,期限从几个月到5年不等,年化利率普遍高于普通定期存款产品。
与此同时,养老目标基金、养老理财、养老保险等热点产品也加速上线。丰富产品布局、扩大养老金账户规模,成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养老金业务布局的重要抓手。银行业务人士透露,当前各家银行都在加速进行存款、理财、基金、保险等专属产品的布局,以完善账户资金可配置的金融产品体系,尽可能满足投资者多元化、各阶段的资金配置需求。
专属存款产品密集上架
随着个人养老金账户业务的开闸,银行针对个人养老金的定制存款产品纷纷上线。截至目前,已有多家股份行在APP个人养老金专区上线养老专属存款产品,期限集中在1—5年,利率普遍在2.15%—3.3%之间。
部分银行产品在期限设计上更为灵活。如北京银行推出的个人养老金账户专属存款产品期限覆盖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5年,最高利率3.30%,保本保息、1000元起存。
广发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养老金账户可购买的储蓄产品不等同于前段时间四大行推出的特定养老储蓄。根据监管要求,特定养老储蓄只允许工、农、中、建四大行在合肥、广州、成都、西安和青岛等五个城市开展试点,且购买条件也比较严格,比如只能35周岁以上才可购买,年满55周岁才可到期支取。
2022年11月18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特定养老储蓄产品的基础上开拓了个人养老金专属储蓄产品。个人养老金专属储蓄产品覆盖范围更广,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名单,共包括6家国有行、12家股份行和5家城商行在内的23家银行。
上述广发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强调,由于存款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作为个人养老金投资的“压舱石”。同时,当前市场存款利率呈现下行趋势,买入较长期限的定期存款,可以长期锁定利率,抵御利率下行风险,因此成为很多投资者的标配产品。
“各家银行的产品大同小异,年化利率基本都是按照利率自律机制上浮上限确定,比普通定期存款利率要高一点;差别可能主要体现在期限上,有的银行会设计1年以内的短周期产品,主要是匹配客户流动性需求。不过从长期来看,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产品要覆盖客户各阶段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各家银行当前的业务重心都是在加紧推进产品体系的丰富和完善,包括各个期限的存款产品、理财、基金、保险等。”某股份银行零售业务人士如是表示。
重点推进产品体系丰富完善
广发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日前表示,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具有多样性,有利于满足不同客群不同年龄段的投资需求,可以为未来的老年生活提供更好的补充。
某国有银行深圳分行零售业务人士透露,现在的重点是个人养老金业务拓展,一方面要积极吸引客户开户,扩大账户规模;同时也要尽快完善账户资金可配置的金融产品,尽可能满足投资者多元化、各阶段的资金配置需求。
从产品类型来看,除了专属存款产品外,基金、保险等产品是当前商业银行进行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布局的关注焦点。
“现在我们银行APP客户端已经上架的主要是基金类产品,多是目标基金,像保险、理财、公募等热点产品也正在筹备上线。这些产品有存量的也有很多是专属新开发的,所以现在产品准备方面投入力度很大。”上述国有银行深圳分行零售业务人士指出。
上述广发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也表示,在个人养老金业务正式启动实施后,该行便迅速设立了多种养老专属产品,包括储蓄、基金和保险产品等,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比如符合养老储蓄要求的花样存产品、近百只养老基金产品、国寿鑫享宝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等。
该业务负责人认为,养老金储蓄产品是部分稳健类投资者的标配产品,而养老金基金则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投资风险偏好需求。
就基金产品类型来看,根据投资策略不同,养老目标基金分为养老目标日期及目标风险基金两类。
养老目标日期基金对标退休日期,投资者在明确退休日期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退休时间的养老目标基金。上述广发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投资者随着年龄增长,风险偏好逐渐下降,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可以根据投资者不同年龄阶段的风险偏好动态调整资产配置比例,随着退休日期的接近,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权重逐渐下降。
而目标风险养老基金对标的是投资风险等级,名称上会有比如稳健、平衡、均衡等风险等级的词语。对比目标日期养老基金,目标风险养老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基本固定不变,不会随着时间调整。“这类产品更适合希望亲力亲为做个性化资产配置的投资者,也适合了解市场风向、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上述广发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如是强调。
明明债券研究团队分析指出,就养老目标基金三季报资产配置而言,债券型基金配置比例高达85.02%。穿透来看,债券类资产配置比例高达86.51%,在权益市场震荡下风险偏好较低。但随着权益市场回暖,预计未来权益资产配置比例将有所增长。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加大专属产品研发,是未来商业银行进行个人养老金业务布局的发力重点。
在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看来,商业银行和理财子公司布局养老金融业务,需要开展配套的制度建设,积极完善养老金业务展业策略,瞄准个人养老金融的端口——个人养老金账户发力,争取抢占先机,并以个人养老金账户为圆心,不断丰富和优化养老金融服务。
星图金融研究院雒佑表示,目前主要的产品包括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FOF型)等,基本都是偏向于稳健保守的产品,未来可能会加大对积极型产品的开发,比如引入养老主题型基金,以满足风险偏好更高的投资者。
光大证券在研报中也指出,由于国内个人养老金尚处于发展初期,短期来看偏稳健的养老储蓄、养老理财或将更受投资者青睐;长期来看,个人养老金以公募基金或养老目标基金为载体流入权益市场,其长期资金属性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