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季度A股市场处于震荡结构性行情之下。二季度看好哪些行业和主题?未来如何布局?对于A股市场趋势与机会,曾鹏、蔡滨、陈鹏扬、金晟哲、肖瑞瑾、郭晓林、吴渭、沙炜、李洋、张弘等博时权益基金经理给出自己的预测。
看宏观:国内疫情、美联储加息、俄乌冲突多重因素叠加
曾鹏
2022年一季度权益市场出现大幅下跌,下跌幅度超出了市场预期,基金整体波动幅度较大。主要由内外两方面因素造成。从国内来看,经济下行同时叠加了疫情在全国散点突发,导致市场对经济预期进一步悲观;从海外来看,美联储加息叠加俄乌战争的地缘政治冲突急剧降低了市场风险偏好。在‘内忧外患’双重压力下,市场风险偏好迅速收敛,从而出现单边下跌。
金晟哲
回顾一季度,权益市场回撤较大。尤其是2021年涨幅较大的行业,例如新能源汽车、军工、半导体等,在基本面没有出现明显不及预期的情况下,普遍出现了20%左右的回撤。这种情况的出现更多体现了宏观因素。首先,通胀预期的高涨极大伤害了中游制造业的盈利预期。过去5年传统能源领域资本开支的缺乏以及俄乌冲突的冲击使得国际大宗价格大幅上涨,中游制造业企业成本高企。其次,国内疫情在春节之后呈现散发态势,尤其是上海、深圳等节点经济重镇的疫情导致对于需求的预期偏弱。再次,从流动性情况看,美国流动性的持续收紧预期,以及中国国内一季度基金发行的疲软,导致存量博弈特征显著,基金重仓股表现弱势。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尤其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及年初两会提出5.5%的GDP增长目标的情况下,市场强势的领域体现在稳增长方向,尤其是房地产、煤炭等。
沙炜
一季度国内外市场变化很大。国内地产数据持续低迷,叠加疫情反复,使得宏观经济预期不上反下,直接影响国内市场信心。海外通胀高企利率抬升,叠加欧洲政治军事冲突使得大宗商品供应风险加大,也加大了市场整体估值的压力。
看市场:一季度权益市场整体下行
蔡滨
一季度全球经济景气逐渐回落,通胀高企,流动性持续偏紧,此外俄乌冲突成为全球大类资产的重要影响因素。国内政策方向未受海外流动性限制,稳增长、稳信用明确,尽管1-2 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延续改善、出口势头仍佳,但低迷的地产销售、持续不断的地产风险暴露,以及散发疫情加剧,导致增长预期持续不佳。国内CPI 通胀稳定,但PPI 仍有阶段性冲高,加剧企业盈利担忧。一季度国内利率先探底再回升,债券市场整体小幅下行,权益市场整体下行,结构上,煤炭、地产、银行、建筑装饰等与稳增长、受益于商品价格上涨的行业获得相对收益,电子、军工、电力设备等成长板块以及家电、食品饮料等消费板块均较为弱势。
肖瑞瑾
2022年一季度,A股市场呈现出单边下跌的走势。美联储加息、俄乌冲突以及国内疫情三大因素对市场风险偏好构成压制,资本市场滞胀预期渐强,上游煤炭、原油、石化和有色金属价格持续上涨,下游工业品和消费品需求则受到抑制。因此行业分布上,我们看到一季度A股市场结构从2021年四季度的“再均衡”重新转为高度分化:上游行业呈现较好的盈利弹性,对股价和估值构成支撑;中下游行业盈利则被挤压,并体现为股价和估值快速收缩。宏观经济方面,今年一季度面临的主要困难分为两点:俄乌冲突等外部输入性风险,以及疫情背景下内部经济增长压力。
吴渭
一季度回顾,经济基本面比预期更不理想,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行,企业成本高企,同时国内疫情多点爆发,导致需求不足;流动性同样比预期差,基于稳增长的预期,管理人认为流动性会趋于宽松,但实际社融和信贷都低于预期。以上两方面因素共振,导致一季度权益市场表现较差。
二季度及后市展望:不宜悲观,部分优质资产已具备较好配置价值
陈鹏扬
我们对当前市场并不悲观。展望二季度,我们认为大部分负面预期已经得到消化,不宜过于悲观;从中期维度来看,当前部分的优质资产已经具备较好的配置价值,组合会择机加大配置。一季度以来,疫情对经济扰动明显加大,且俄乌冲突推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加速上涨,美联储加息也引发资金从新兴市场回流美国的担忧,对国内资本市场的信心产生较大影响,其中海外中概股和港股受冲击更大。
肖瑞瑾
我们对2022年接下来三个季度市场整体呈谨慎乐观看法,并对先前2022年A股市场“再均衡”的预测进行修正。经过一个季度的下跌后,目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不高,盈利下修的预期有所反映,俄乌军事冲突的和平曙光也隐约可见,但市场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担忧以及对国内外经济前景的分歧仍将制约风险偏好的修复,我们预计市场将呈现出较为曲折和结构化的反弹走势。
李洋
展望2季度及以后,我们对股票市场表现持乐观看法,一方面我国经济结构丰富、政策调整灵活,我国经济的韧性和弹性均值得期待;另一方面,经历了1季度的调整,市场的估值水平变得具有吸引力。在组合操作上,我们仍坚持以绝对收益为目标,坚持以合理的估值持有高质量增长的上市公司,并继续回避已经被充分研究、过度拥挤、估值透支的热门赛道。
看行业:安全、内需是关键词,持续看好医疗与新能源
肖瑞瑾
行业和个股配置角度,我们提出两个关键词:安全和内需。全球化破碎背景下,军事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链安全取代经济效率,成为全球大国的核心经济政策诉求,与之相关的国防军工、半导体信创、农业等行业将体现更好的防御能力。外需不确定背景下,随着国内房地产信用风险的化解,以内需为导向的大众消费、广义的地产链消费将逐步进入复苏预期。
吴渭
展望二季度,我们需要观察几个重要的变量:俄乌战争的进展、国内疫情的发展、国内流动性的边际改善情况。目前看,这些变量都比较难下判断,所以保持耐心是非常必要的。在结构上,仍然看好产业趋势比较清晰的成长行业,包括军工、半导体国产替代、新能源等行业,通过一个季度的估值消化,大部分公司估值已经处于合理区间。
沙炜
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总体保持了较高的需求景气度,短期看虽存在缺锂缺硅补贴等负面制约,但从1年维度来看都不是问题。从政策面看,宽松方向明确,经济压力之下,后续一定还会有相关稳增长政策出台,宏观经济预期的逐步企稳和上修会是未来几个月市场的主要支撑。A股会阶段性地会根据经济复苏的进度而有所侧重。
郭晓林
在宏观经济层面,我们预期将会有更多托底经济的政策出现,并能在二季度看到更多积极的数据信号。从股票市场层面,当前中大盘股票的估值已经回落至历史中枢以下,中小盘成长与价值估值也接近历史低点,在这样的位置上,我们应更积极寻找机会,而非担忧风险。我们依然持续看好新能源行业,考虑到行业的增长速度,与历史上类似的新兴产业相比,无论是从相对还是绝对估值的角度,这些板块整体都处于估值较低的位置。我们将继续从中长期产业竞争格局以及公司核心优势角度出发,找到行业内能持续超越同业的企业,我们相信在当前的位置下,我们可以获得行业beta和公司alpha的双重收益。
张弘
2022年以来,医药板块呈现出主题投资的行情特征。伴随着一季度新冠疫情的零星散发,防疫继续成为2022年医药板块最重要的投资线索。中药抗疫异军突起,表现出明显的正收益,而2021年大放异彩的赛道股在2022年一季度承受了比较大的压力。
在政策角度,2022年医药政策总体环比平稳,医保和药品监管机构更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国内疫情管理上,对集采等政策没有过多发酵。但是投资者对于集采扩大化的担忧依然没有消除。医药行业历经了2年多的上涨,累积了较多的获利盘,同时估值依然偏高,板块性的机会不多。我们今年更多的将仓位分散到中药和疫情相关公司上,希望借此获得相对收益。整体而言,我们长期仍然看好行业,医药行业持续增长的驱动力是老龄化加重和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提升。这两个驱动力将长期存在。后续我们将更加重视标的的本身质地与估值水平,并持续加大对中小市值以及新股次新股的研究,寻找估值合理、行业发生积极变化的细分赛道龙头。
展望2022年二季度,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国内口服小分子新冠药物的研发进展,同时跟踪国外新冠药物的销售情况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口服小分子药物最大的优点在于服药便捷、占用医疗资源小,且性价比高、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生产较为容易。新冠小分子药物的问世不代表疫情即将很快结束,也不代表可以不再接种疫苗;但疫苗+小分子口服药的组合将进一步提升新冠流感化的可能性。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