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综合来看,3月外贸数据呈现出口强、进口弱的特点,与此前相反,进口甚至出现负增长。一方面去年春节靠后推升3月基数,压低本期进口同比增速,大部分分项也受此影响。同时难以排除3月开始的疫情导致港口运输和国内原材料补库存受阻。且3月也存在地缘政治风险对航运的冲击。而上游商品进口量偏低但中下游进口持稳,反映出目前内需尤其总体投资依然偏弱。实际上由于3月疫情影响尚有限,基数和内需可能是进口偏弱的主要原因。出口强势则反映出外需依然维持韧性,海外发达国家经济处于相对顶部位置,对中间品补库存仍有需求。展望未来,地缘政治影响基本消除,但疫情对国内经济影响明显扩大,尤其是沿海港口交通运输受阻,4月进口和出口大概率出现明显回落。海外经济维持韧性拉动对国内中间品的需求,但伴随美联储政策加速收紧、海外经济滞胀的负面冲击、美国等经济即将进入衰退阶段等风险,外需韧性的持续性不宜高估。人民币汇率持续强势对出口也有潜在不利影响。我们认为,短期进口受疫情影响程度更大,尤其消费和房地产投资仍将弱势,上游原材料需求改善依然有限。出口则已进入稳定期,短期疫情可能加大数据波动,但同比增速趋势仍偏弱,实际金额弱于季节性风险上升。外需对经济影响从正面转向中性,不排除未来出现拖累的情况。
数据显示,中国3月出口金额2760.80亿美元,同比增长14.70%,稍强于预期的13%,较前值6.2%也明显回升;进口金额为2287.00亿美元,同比出现-0.10%回落,明显低于预期8.4%,较前值10.4%也显著回落。进口依然弱于出口的情况下,3月贸易顺差继续上升至473.8亿美元,刷新历史同期最大单月增长记录。
总体上看,3月美元计价出口金额增速再度加快,边际变动则基本符合季节性,去年同期基数偏低是影响同比的重要因素,剔除基数作用后3月同比增速下修至10.96%。进口金额出现两年多以来首次负增长,但边际上看进口金额表现也基本符合季节性,去年同期基数偏高有一定影响。本期出口继续强于进口,明显推升贸易顺差额度,提升结汇需求且对人民币汇率有一定支持。情况显示,进口偏弱一方面受去年春节靠后推升3月进口同比增速的基数影响,另外难以排除3月开始的疫情港口运输和国内原材料补库存的冲击。同时出口强势也反映出外需依然维持韧性。
具体在进口方面。分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来进料加工贸易、海关监管和保税区贸易同比增速均有明显下降,其中后者出现负增长。边际上看,三者表现均符合季节性,但是也都面临基数偏高的问题。工业原材料进口量方面,大豆、原油、初级塑料、铁矿石、铜等主要工业原材料进口量同比全面回落。边际上看,上述品种进口量均从2月低位回升,总体表现基本平稳。工业中间品和制成品方面。汽车和汽车底盘进口量增速从2月回升,边际上看也有所回升。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进口量出现负增长。但边际上看符合季节性,但去年同期增量基数较高因此同比出现回落。情况显示,上游商品进口量偏低的同时,中下游进口分项多维持平稳,且主要分项均受到基数偏高影响导致同比增速明显回落甚至负增长。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目前内需依然偏弱的情况。
出口分项方面。分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同比增速大幅上升,来进料加工贸易增速也有所加快,但海关监管和保税区贸易增速回落。边际上看,一般贸易超季节性表现,来进料加工贸易略弱于季节性,海关监管和保税区贸易符合季节性。分产品看,6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转正,机电产品出口增速加快,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减速。边际上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略超季节性,前者基数偏低,高新技术产品则符合季节性。分国家来看,对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速均有所加快,但对AXJ国家出口增速放慢。边际上看,主要是对港出口明显弱于季节性,可能与当地疫情状况有关。总体上看,海外发达国家经济仍处于顶部增长中,对中间品需求有助于维持出口韧性。
综合来看,3月外贸数据呈现出口强、进口弱的特点,与此前相反,进口甚至出现负增长。一方面去年春节靠后推升3月基数,压低本期进口同比增速,大部分分项也受此影响。同时难以排除3月开始的疫情导致港口运输和国内原材料补库存受阻。且3月也存在地缘政治风险对航运的冲击。而上游商品进口量偏低但中下游进口持稳,反映出目前内需尤其总体投资依然偏弱。实际上由于3月疫情影响尚有限,基数和内需可能是进口偏弱的主要原因。出口强势则反映出外需依然维持韧性,海外发达国家经济处于相对顶部位置,对中间品补库存仍有需求。
展望未来,地缘政治影响基本消除,但疫情对国内经济影响明显扩大,尤其是沿海港口交通运输受阻,4月进口和出口大概率出现明显回落。海外经济维持韧性拉动对国内中间品的需求,但伴随美联储政策加速收紧、海外经济滞胀的负面冲击、美国等经济即将进入衰退阶段等风险,外需韧性的持续性不宜高估。人民币汇率持续强势对出口也有潜在不利影响。我们认为,短期进口受疫情影响程度更大,尤其消费和房地产投资仍将弱势,上游原材料需求改善依然有限。出口则已进入稳定期,短期疫情可能加大数据波动,但同比增速趋势仍偏弱,实际金额弱于季节性风险上升。外需对经济影响从正面转向中性,不排除未来出现拖累的情况。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