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保险业重拳出击防欺诈,意外险风险名单拟行业共享

原标题:重磅!保险业再出重拳!来源:保险文化银保信发布《意外险风险名单共享服务方案(征求意见稿)》近日,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发布《意外险风险名单共享服务方案(征求意见稿

  原标题:重磅!保险业再出重拳!

  来源:保险文化

重磅!保险业重拳出击防欺诈,意外险风险名单拟行业共享

  银保信发布《意外险风险名单共享服务方案(征求意见稿)》

  近日,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发布《意外险风险名单共享服务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将根据评定标准,依托反欺诈系统,针对欺诈事实确凿、清晰的意外险风险信息,建立风险名单机制,并且面向行业提供免费的意外险风险名单共享服务。

  这意味着继意外险风险认定标准统一后,与之相匹配的行业风险名单信息共享方案也正全速落地,千亿级规模的意外险市场将迎来整肃。

  银保信指出,《方案》旨在通过一点报送、多方查询的方式,实现意外险风险信息行业共享,与行业共同构建共治、共享的反欺诈生态。

  保险公司风险名单的管理主体

  据了解,《方案》从意外险风险名单评定、名单报送、名单查询、名单管理全流程做出拟定。保险公司是评定意外险风险名单、报送意外险风险名单,同时也是所报送风险名单的管理主体。

  从具体流程看,保险公司首先依据风险行为对主体进行评定,明确是否列入风险名单;其次根据风险行为造成的客观事实对主体进行定级,判断其列入风险名单的风险等级。

  那么以什么标准进行风险定级?据悉是根据2020年11月银保信与中保协共同牵头、联合11家保险公司成立了课题组,在充分进行行业调研后,研究制定的《保险行业意外险风险名单评定指引》。该《指引》是一套全方位刻画主体风险行为、风险等级的评价体系。以六种风险行为和四级风险等级为框架,先依据风险行为对主体进行评定,明确是否列入风险名单,再根据风险行为客观事实对主体进行定级,判断其列入风险名单的风险等级。

  具体来看,六大风险行为包括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故意虚构保险标的;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夸大损失的程度;故意不如实告知。

  四大风险等级:一级风险:主体因风险行为被权威机构(法院、行政机关等)刑事判决或行政处罚;二级风险:主体因风险行为被公安机关立案;三级风险:主体的风险行为尚未达到一、二级认定标准,但对行业造成影响;四级风险:主体的风险行为尚未达到一、二、三级认定标准,但对3家以下(不含3家)保险公司造成影响。

  重拳出击意外险欺诈

  保险欺诈行为包括诈骗人员虚构保险标的、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夸大损失程度,来达到骗取保险金的目的。近年来,保险诈骗活动以保险金诈骗为主,多发生于车险、意外险、健康险等领域。

  今年年初,南宁警方成功破获一起家族式意外险骗保案。一团伙成员先向多家保险公司购买人身意外险,再自伤自残、住院治疗,接着伪造发票向投保的保险公司发起理赔,骗保上百万元。

  业内人士称,意外险之所以成为不法分子的骗保工具,一是其具有较高的杠杆属性,二是保险公司风控缺失,三是部分人员法律意识淡漠。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合力推进。

  意外险骗保案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行业内的风险信息没有进行共享。投保人在多家保险公司分别投保后,如果没有进行风险共享,这样的投保行为很难判定为是有风险的或者不正常的。

  此次《方案》的落地,那些多投保尤其是在短期内集中投保多家保险公司的,而且投保的保额显著高于投保人的收入和家庭财务的情况将会被及时发现,一方面可以避免给保险公司带来损失,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欺诈事件发生。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

(0)
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清一色的头像清一色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2年10月12日 16:25
下一篇 2022年10月12日 16:49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643011589-QQbutton

手机:13798586780

QQ/微信:1074760229

QQ群:551893940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