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A股五大险企代理人规模相比去年末减少近50万人。近年来,各家险企都在探索转型,改变以往的“人海战术”,力图提质增效。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加速发展,保险业主流客户群体呈年轻化、专业化、多样化趋势,保险代理人专业性却一直被诟病。“转型发展已成为行业必然选择,代理人向精英化、高产能方向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北京一家大型寿险公司人士表示,个险渠道的改革,应聚焦于“人”,重塑保险代理人渠道,通过多种举措提高代理人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表示,保险公司要改变原有的“人海战术”模式,通过机制设置、系统培训等方式推动保险代理人向高质量、精英化方向发展。保险代理人也需要不断提升专业素质。随着消费者保险意识的增强和专业度的提升,加上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代理人必须拿出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长远发展。
在日前各家险企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多位险企高管也透露了代理人队伍转型的方向。中国人寿拟任总裁赵鹏表示,下半年要加强销售队伍建设,坚持提质稳量的原则,持续巩固现有的销售队伍,积极探索新的销售队伍。
与去年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均大幅增长不同,在今年以来的低利率市场环境下,保险资管的债权投资放慢脚步,股权投资则依旧“迈大步”。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7月,共登记(注册)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保险私募基金294只,同比增加3.52%;登记规模达5950.61亿元,同比减少0.46%。
其中,债权投资计划274只,规模达5011.65亿元,数量同比持平,规模同比减少7.73%;股权投资计划11只,规模达376.85亿元,数量、规模同比分别增加175%、113.27%。
而在去年同期,保险资管债权投资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登记规模均大幅增长。2021年1月至7月,协会登记(注册)债权投资计划274只,规模5431.52亿元,数量、规模同比分别增加48.91%、63.29%;股权投资计划4只,规模176.70亿元,数量同比持平,规模同比增加138.14%。
利率持续下行是债权投资吸引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沪上一家保险资管公司投资经理表示,受国内外宏观和微观因素影响,今年以来经济运行面临一定压力,人民银行多次降低市场利率,进而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助力经济恢复。但市场利率下行,导致优质主体债券发行利率持续走低,相比其他资产,债权投资对保险资管的吸引力降低。
在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险资择机加大权益投资配置力度。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共有534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了险资身影,险资合计重仓约795.8亿股,较一季度末增加约12.6亿股;合计重仓市值达1.23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增加1134.5亿元。
“短期内险资权益配置整体会较为稳定,结合市场情况,跌了加仓,涨了小抛。”一家人身险公司投资总监对《证券日报》表示。同时,业内人士认为,险资要在较长期限取得理想投资收益,预计将继续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力度,但短期幅度提升不会太大。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