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信托业协会
目录
一、基础产业仍是信托展业重点
二、十年风雨共济 初心不改前行 中建投信托重磅发布《中国信托行业研究报告(2022)》
基础产业仍是信托展业重点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樊融杰 2022-9-6
9月5日,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登”)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信托全行业新增完成初始登记信托产品的初始募集规模为4664.87亿元,环比下降13.98%。其中,新增运用于基础产业领域规模为1383.13亿元,环比增长19.17%。
数据显示,今年8月,新增运用于基础产业领域信托规模为1383.13亿元,占当月新增规模比重为29.65%,环比提高8.25个百分点。中国信登表示,基础产业领域新增规模占比已超过当月工商企业比重3.57个百分点,对稳住经济大盘和支持经济稳增长起到积极作用,基础产业领域仍是信托公司重点展业方向之一。
标品信托也是8月信托业的增长亮点,今年8月,新增投向债券、股票、公募基金等标准化金融资产的信托募集规模持续攀升,合计为816.87亿元,环比增长45.66%;占当月新增资金信托规模比重为31.22%;标品信托新增规模和占比均创年内新高。中国信登表示,标品信托业务正成为当下信托公司业务转型的主要增长点和发力点。
今年8月,“中信信托·顺义上和府财产权信托项目”“中信信托·密云上河院财产权信托项目”在中国信登完成了初始登记。该项目为中信信托、中信银行与中信城开共同设立的业内首单以资产隔离为目的,以项目底层资产作为信托财产的财产权信托项目。据介绍,该项目通过运用信托机制,落实“保交房”政策,助力化解房地产风险,并拓宽了特殊资产业务服务领域,在业界有较强的代表性及借鉴意义。
十年风雨共济 初心不改前行 中建投信托重磅发布《中国信托行业研究报告(2022)》
来源:中国经营网 2022-9-6
十年坚守,十年耕耘,十年积淀,中建投信托《中国信托行业研究报告》自2013年首次问世以来,不觉已历十载。这套系列丛书蕴含着中建投信托多年以来深入理解政策变化、紧密跟随市场动向、潜心分析行业变革的种种思考。回首十年来时路,从建构信托公司竞争力评价体系,逐类分析传统业务发展状况,到持续跟踪行业整体发展概貌,观察行业转型创新动态,系列丛书紧跟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环境与信托业监管环境变化,联合内外部研究中坚力量,为各位读者呈现了对信托业发展的思考与有益探索。
春秋十载功在不舍
1979年国内第一家信托机构成立,标志着我国现代信托业开始起步。我国信托业自诞生以来发展历程曲折,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清理整顿,直至2012年信托业“一法两规”的基本法律框架建立,信托业逐步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伴随着行业的高速发展,《中国信托行业研究报告》也随之应运而生。从房地产信托、基础设施信托、新型城镇化建设、并购信托、土地流转信托、资产证券化和pre-ABS信托、股权信托、标品信托、消费信托、保险金信托的业务模式研究,到信托参与地产股权投资、产业投资基金、小微企业融资、类REITs、不良资产市场、第三支柱养老金业务等的可行性探讨,以及对资产服务信托、资本市场投资、家族信托、慈善信托、金融科技赋能等行业转型新思路的深入剖析,《中国信托行业研究报告》系列丛书记录了信托公司10年来坚持不懈的转型探索,见证了中国信托业的成长跋涉。
聚焦前沿初心不改
站在新资管时代背景下,中建投信托初心不改。9月,《中国信托行业研究报告(2022)》即将重磅发布,全书通过行业分析和专题研究两个维度为读者呈现信托行业在2021年的发展之路,并对行业转型未来提出独到见解。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资管新规过渡期收官之年。这一年宏观经济和国际发展形势继续不断发生深刻变化,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国家相关会议强调稳字当头,金融监管延续谨慎态度。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统一监管框架的进一步完善,信托行业在阵痛中转型。该书第一部分聚焦“行业研究”,以信托公司年度审计报告披露的数据为基础,对全行业及各家信托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主要从行业信托业务、固有业务、风险管理与监管环境等方面深入剖析信托公司的业务结构、发展路径、内控管理及外部监管。第二部分“专题研究”则围绕国外信托业发展启示、信托行业转型逻辑,着眼资产服务信托、财富管理、慈善信托、资本市场投资等前沿业务转型探索,提供专业解读,更有证券资管产品评价、城投业务风险分析、信托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等微观研究,紧扣行业风险防控与化解热点。
十年春华、实干笃行,心怀长远、继往开来。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信托业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面对新变局、新形势、新征程,中建投信托专业行业研究团队将持续关注和思考信托行业的发展与转型,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共同见证中国信托行业的成长。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