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联储辩论应当加息到何水平之际,其对于中性利率(既不刺激也不限制经济增长的利率水平)的描述正在发生变化。
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中性无法直接衡量——这一问题至关重要:如果评估值过低,美联储在应对通胀之际,其政策可能会比所认为的水平提供更多的刺激。而如果过高,那么政策会比计划更具有限制性。两者都可能酿成政策错误,带来损害。
7月份,美联储将基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的上端提高了75个基点至2.5%,主席杰罗姆·鲍威尔称,这符合官员们对于长期中性利率的估值。随之,上述议题在政策议程中的重要性也有所提升。
这一举措完成了3月份开始的紧缩周期的第一阶段,当时决策者们表示,他们希望“迅速”达到中性水平,以令通胀降温。
随着美联储启动第二阶段的行动——正如鲍威尔于8月26日在怀俄明州杰克逊霍尔所陈述的那样——讨论已经转向了他们还需要进一步加息到何水平,以及完成加息后在该水平维持多久的问题。
这也强化了一个观点,即中性利率目前高于美联储的长期预期中值——6月份为2.5%——暗示利率还需要进一步上调。鲍威尔已经表示,取决于经济数据的情况,9月20-21日会面时,可能会再一次异常大幅地加息。一些官员希望加息至4%以上。
但是,对于中性利率的估计存在很大差异。在8月份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中只有39%认同美联储2.5%的观点,估值区间位于2%-3.75%之间。
7月27日加息后,鲍威尔宣布利率已经升至了中性区间,随后遭到外界的批评。批评人士称,这一说法导致股市上扬,因为投资者认为这是鸽派的暗示,显示利率不会再进一步大幅上调。
而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说道,这一表态“站不住脚”,因为鉴于当前的高通胀率,2.5%远远没有接近中性水平。安联首席经济顾问埃里安表示,中性利率高于目前水平,至少高出50个基点。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