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8月31日,由新金融联盟和金融城联合主办的“第七届融城杯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启动仪式”上,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发表主题演讲。
会上,黄益平从全球视角分析了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经验与成果。他表示,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做得最突出的是普惠相关的业务领域,中国在移动支付、科技信贷等相当一部分业务在国际上是领先的。
黄益平指出,近几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出现了两个重要的变化。一是从早期的野蛮生长变成监管全覆盖。在监管框架之下,自然会有一些业务能够比较顺畅开展,一些业务难以生存,不管做什么都需要符合监管的要求。二是持牌机构在金融创新当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未来数字金融发展的主体应该都是持牌机构,当然会有一部分科技公司做辅助性的工作,但实际上都是用科技来支持金融活动和传统的持牌机构,用数字技术来帮助金融机构做的决策。
黄益平认为,未来,数字金融领域三个重要发展方向值得行业关注。
第一,从普惠功能向宏观功能发展。当前数字金融的热点主要集中于普惠领域,这一趋势还将延续很长时间,但与此同时,金融科技在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上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凸显,这样它就变成了宏观的功能。
第二,从2C向2B转变。以往数字金融的热点领域是2C业务,在现行的业务框架上,即便是支持中小微企业,仍然是以基于2C的大数据分析为主。未来,产业链、供应链、物联网将对实体经济带来更加直接、规模更大的支持,赋能企业业务的持续扩张。
第三,从境内向境外发展。当前创新主要集中于境内业务,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跨境流动将越发活跃,这一过程当中,会产生很多创新的机会。
文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
©本文由入驻清一色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