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消息汇】2022.8.30 星期二

转自:中国信托业协会目录一、金融科技是推动信托业转型之必要条件二、信托行业头部集中效应仍明显三、开拓信托转型发展新格局山东国信积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四、2022年上半年末资金信托

转自:中国信托业协会

【信托消息汇】2022.8.30 星期二

目录

一、金融科技是推动信托业转型之必要条件

二、信托行业头部集中效应仍明显

三、开拓信托转型发展新格局山东国信积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四、2022年上半年末资金信托投资者达133万户

金融科技是推动信托业转型之必要条件

来源:金融时报2022-8-29

访中国信托业协会金融科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信登总裁张荣芳

2021年4月,中国信托业协会金融科技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正式成立,“金融科技创新联合实验室”随之成立。这两个事件的指向很明确——围绕行业金融科技转型需要,促进全行业更高效、更稳健的科技赋能和创新发展。对于金融科技的重要性,当前信托业内已有共识。针对如何发展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痛点”、难点等相关问题,《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信托业协会金融科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信登总裁张荣芳。

《金融时报》记者:发展金融科技,对于当前的信托业而言意义何在?

张荣芳:信托公司作为重要的金融服务机构,始终担负着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重任,在国家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新周期、社会环境步入数字化治理新时代的当下,无论是推动业务转型还是适应社会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科技力量的支撑。发展金融科技、完善数字化架构的道路并非一蹴而就,期间充满曲折,特别是对信托业而言,还存在起步晚、底子薄、积累少、标准缺失等挑战,纵观国内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同业在零售、财富领域的成功转型案例,可以清晰地发现,尽管金融科技不是转型的全部,但却是顺利推进转型的必须。

在数字化社会,无论是需求挖掘、产品设计、客户经营、营销推广都已离不开高质量数字化系统的支撑。大型机构需要依托金融科技,进一步夯实市场地位;中小型机构需要依托金融科技,探索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就信托公司而言,一方面,要通过金融科技构建契合业务创新和经营管理需要的数字化能力,更高效地促进转型,提升经营质效;另一方面,要运用金融科技积极响应客户群体不断提升的数字化服务需求,适应社会数字化发展潮流。

可以说,发展金融科技已成为所有金融业态迈向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金融时报》记者:目前,信托行业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如何?

张荣芳:今年上半年,专委会围绕行业金融科技发展“痛点”与诉求,重点推进行业研究工作,以《中国信托业金融科技应用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为契机,对全行业68家机构发放调研问卷,对10多位行业专家开展访谈,围绕业务应用、客户体验、技术研发和科技治理四个维度构成的评估模型(BXTG模型),全面系统地对信托业当前金融科技发展现状进行了摸底,初步建立了客观翔实的信托业金融科技数据库。可以发现,2021年,信托业数字化能力建设在加速,行业总科技投入增长33%,家族信托、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等业务的数字化投入增长幅度分别达到100%、72%和65%。

《金融时报》记者:在金融科技赋能行业转型过程中,还有哪些因素需要关注?

张荣芳:数据要素日益受到重视,数据治理与应用、合规问题等是当前行业金融科技发展的重点,也是金融科技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目前,“行业数据治理与应用实践”这一课题在中航信托牵头下已开题,明确了研究框架。接下来,专委会也将按照监管部门要求,积极强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等重点领域的金融科技风险防范;同时,进一步引导发挥“金融科技创新联合实验室”作用,联合行业力量,共同开展创新孵化。

《金融时报》记者:对于加快推进信托行业金融科技建设与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张荣芳:虽然当前信托业正处于转型阵痛期,在金融科技预算支撑、人才建设、能力提升等方面面临相对被动的局面,但发展金融科技是事关行业未来的重要基础,也是打开转型成功之门的关键钥匙,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加快推进。

第一,始终坚定“一个信念”。对于金融科技建设,需要给予充分的战略重视,并秉持长期思维,长期坚持、科学建设、不懈探索。

第二,积极深化“两个联动”。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业务条线和科技条线之间的联动,在金融科技建设的目标、需求、路径、方案等环节以及资源、职责等层面达成充分共识;另一方面,行业各方积极携手培育行业金融科技生态,共同搭建面向行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开展自有力量和生态资源的联动融合。

第三,持续夯实“三个基础”。首先是信息安全基础,积极强化安全防控,保障业务运营连续稳定;其次是技术研发基础,对于关键系统、核心组件,持续提升自主可管、可控能力;再次是数据治理基础,建立企业级的数据治理体系和平台支撑,实现数据资源到数据资产的高效转化。

第四,加快探索行业标准建设。积极依托行业协会平台力量,在监管部门指导下,以同业经验为借鉴、生产实践为基础,加快推进契合信托业当前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的金融科技自律标准建设,在有效提升行业金融科技发展规范性的同时,切实增强金融科技发展驱动力

信托行业头部集中效应仍明显

来源:金融时报 丁阳 秦洁 王和俊2022-8-29

目前,信托业发展呈现新的特点。综观2022年上半年信托行业的经营情况,可以初步得出如下判断:信托行业整体经营业绩承压,在信托业务新分类格局之下,信托公司急需打造新的业务支撑体系与盈利模式。

从行业经营业绩来看,全行业大部分信托公司已在银行间市场披露了未经审计的2022年半年度财务报表,但仍有部分信托公司尚未披露相关数据(尤其是营收类数据),考虑同期可比口径,采用56家信托公司财务数据整体分析可见:2022年上半年信托行业整体经营业绩下滑,营业收入总额为575.44亿元,同比下降14.34%。其中,信托业务收入总额为373.58亿元,同比下降13.86%,固有业务收入总额为201.87亿元,同比下降15.21%。信托业务方面,主要受监管持续强化与企业融资需求疲软影响,融资类与事务管理类信托业务规模不断压缩,导致信托业务收入收窄;固有业务方面,主要受资本市场波动的外部环境影响,行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出现较大减值,导致固有业务收入下降明显。

2022上半年行业信托业务收入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融资类与事务管理类业务规模的持续压降以及房地产等主要领域信托业务规模的明显收缩。一季度融资类信托资产余额降至3.38万亿元,较上年末压缩0.2万亿元,降幅为5.49%,占比降至16.79%,较上年末下降0.64个百分点;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降至8.22万亿元,较上年末压缩0.25万亿元,降幅为2.92%,占比降至40.77%,较上年末下降0.43个百分点。信托业务收入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监管部门明确要求压缩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融资类业务与被动的通道业务,推动信托公司回归本源;二是受房地产市场变化以及疫情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一季度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产余额为1.57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0.85%,投向工商企业的信托资产余额为3.99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4.23%。

从结构上看,信托业务收入集中度(CR)仍处于相对较高水平,CR3(前三名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之和)、CR5、CR10虽略有下滑,但行业头部集中现象仍较为突出。从信托业务排名变动情况来看,仅有两家公司新进入前10行列,行业格局较为稳固。在信托业务收入前10位的公司中,仅有建信信托、英大信托与外贸信托保持了正增长,其中,英大信托增幅较大,同比增长19.92%。可见,信托公司积极发挥自身禀赋优势,主动拥抱转型,实现差异化增长路径,仍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行业地位。

固有业务收入受公允价值变动影响下滑明显,行业头部集中效应仍在加剧。2022上半年,信托行业固有业务收入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上半年资本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投资收益表现不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出现较大减值。行业平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0.63亿元,同比减少0.77亿元。从结构上看,固有业务收入主要由头部企业贡献。2022年上半年固有业务收入的CR3、CR5、CR10均有较大程度提升,其中,平安信托、重庆信托、华润信托3家公司的固有业务收入占比过半,合计贡献固有业务收入105.75亿元,这表明信托行业格局分化愈加显著,在固有业务方面呈现出“强者恒强”的特点。此外,在固有业务收入前10位的公司中,华鑫信托与陆家嘴信托实现了固有业务收入的大幅增长,分别增长35.69%与37.77%,增长动因在于其持续推进增资扩股,在资本实力、抗风险能力、综合竞争力方面不断扩充优势,为公司转型升级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净利润变化方面,今年上半年呈“头部下滑、尾部提升”态势,行业整体净资产收益率(ROE)降至3.74%。2022上半年,行业净利润总额为269.83亿元,同比下降21.71%,行业业绩承压较大。具体来看,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排名前10位的公司中,仅平安信托、华润信托与江苏信托维持了净利润的增势;而净利润排名后10位的公司中,除国联信托外,均实现了净利润的增长。行业整体ROE为3.88%,同比减少1.34个百分点,获利能力持续下滑。今年上半年,在八成信托公司ROE同期下滑的情况下,粤财信托净资产收益率跃居首位。

2022年4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调整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将信托业务分为三大类,即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与公益/慈善信托,以进一步把控信托业务风险,引导信托行业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回归本源,推动信托行业提升主动管理能力,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预计未来融资类信托,尤其是非标融资的空间将不断被压缩。同时,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业务将成为未来信托业务的重点发展方向。目前,行业差异化竞争的格局尚未形成,急需技术架构水平、投研能力、人才素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此外,公益/慈善信托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创造稳定现金流的商业模式尚待挖掘,这些都对信托公司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产品设计能力与资源配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者单位云南信托研究发展部)

开拓信托转型发展新格局 山东国信积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22-8-29

资管新规发布以来,在回归信托本源已成行业共识的背景下,标品信托和财富管理等成为监管鼓励引导的重点领域,也是行业转型发力的主要方向。迈入2022年,信托行业转型进入深水区,山东国信结合资源禀赋加快转型步伐,努力构建自身特色和业务优势,积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标品业务成转型发力方向 规模和占比持续提高

2022年是资管新规正式实施的第一年,在传统非标融资类业务规模受到严格压降限制的背景下,信托公司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继续承压,亟需加快转型步伐,以拓展新的业务空间。中国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肖远企在2022年的中国信托业年会上,明确提出新的信托分类,即按照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和慈善信托对信托业务进行划分。新的信托业务分类不仅是对资管新规文件精神的落实,更是对信托业务转型方向和监管思路的再次明确,对信托公司加快推动业务转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目前,信托行业已普遍将标品业务作为转型重点发力方向。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今年以来行业信托资产结构处于持续优化调整过程中。其中,从资金信托投向看,投向证券市场的规模和占比持续提高。截至1季度末,资金信托规模为14.75万亿元,同比下降7.60%。其中,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规模为3.54万亿元,同比增长45.72%。山东国信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引进专业人才、拓展合作渠道、优化系统支持等一系列举措,提升专业投资能力,积极发力证券市场业务。据悉,公司上半年标品业务发展势头强劲,与家族信托规模合计占比超过非标融资业务规模,标品业务已成为其第一大业务类别,业务规模占比位居行业前十。“泰山宝”货币基金类产品、“山东建设发展基金”固收类产品自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均超市场平均水平,投资和管理水平获得市场认可。

围绕财富管理加快布局 “家族慈善结合”成业务新趋势

对于信托行业来说,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信托本源是转型发展的必然路径。近年来,信托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速向财富管理转型,获得越来越多高净值客户的认可。山东国信聚焦“个人+机构”“标品+非标”“线上+线下”三大策略加速财富管理转型,在全国范围内完善财富网点布局、充实理财师队伍,产品结构持续向好,自主发行规模增势迅猛。仅2022年上半年,自主发行规模已超2021年全年发行量。同时,公司注重累积核心客户资源,推出“安心财富管理专户业务”,在满足客户全周期的定制化资产配置需求的同时,打造新的长期利润增长点与第二增长曲线。

此外,家族信托作为信托本源业务和家族财富传承工具,是信托行业财富管理业务转型的布局重点,近年来呈现规模快速增长趋势。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家族信托业务的信托公司之一,山东国信在这一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也借此跻身行业第一梯队。近年来,公司一直在探索与尝试慈善信托结合的业务模式,从创立全国首单家族慈善信托“德善齐家”品牌,到设立首支由受托人主动管理的慈善信托项目——“山东国信·大同10号公益慈善信托”等,慈善资金投向多元,涵盖扶贫济困、教育助学、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身特色的“慈善品牌”,成功打造了金融扶贫的“信托模式”。

资产结构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以创新思维谋转型图发展

资本实力是信托公司抵御风险的前提和基石。为推动资产结构升级、更好助推业务转型,山东国信通过出售多类存量资产的方式,实现资产质量优化和资金快速回笼,为后续业务转型布局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防范因未来宏观经济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做好准备。上半年,山东国信出售所持有富国基金股权,预计税前收益约28.5亿元,随着该笔交易进程的正式完成,公司整体风险抵御能力将显著提升,同时将有更多资源投入到转型发展中。

面对信托行业新的市场和监管环境,山东国信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银保监会工作部署,立足公司优势资源和经验积累,以开放心态和创新思维谋转型图发展,持续完善转型布局、创新业务模式,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2022年上半年末资金信托投资者达133万户

来源:金融时报 胡萍 2022-8-29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

(0)
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清一色的头像清一色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2年8月30日 17:43
下一篇 2022年8月30日 17:51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643011589-QQbutton

手机:13798586780

QQ/微信:1074760229

QQ群:551893940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