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商所CMEGroup
摘要: 美元指数上周连续第二周走强,盘中升创7月中旬以来新高109.276,不过至周五已回吐盘中多数涨幅。不过在上周五鲍威尔在央行发表鹰派讲后,本周美元可能受到极大提振。同时受美元上周冲高回落影响,欧元兑美元在创出2002年12月初以来新低后反弹;英镑兑美元创出2020年3月末以来新低后反弹转升。汇价破位下跌后短线多头进场抄底,但鉴于欧洲衰退前景,欧系货币中长期仍看跌。美元兑日元盘中创7月22日以来新高,整体大致持平。
1. 全球外汇焦点回顾与基本面摘要
央行年会鲍威尔发表强鹰派发言 美元本周大概率持续强势
北京时间8月26日晚,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就美国经济前景发表演讲,指出在目前通胀水平远高于2%,就业市场极度紧俏情况下,即使在到达对长期中性利率的预计水平后,依然还不是罢手或暂停的时候,必须坚持加息直至大功告成。受此强烈鹰派发言影响,美国三大股指大幅跳水,美元本周也必将盘面上对此情绪进行反应。
俄乌冲突下欧洲通货膨胀持续推高 欧洲央行应对措施乏力
欧洲通货膨胀接近两位数,很大程度上是由持续的俄乌冲突而产生的能源危机推动。俄罗斯断供导致欧洲政府面临更高的投入价格,这可能会不断加剧该地区的通胀压力,且欧洲会陷入难以打破的工资价格螺旋上升。尽管这可能导致欧洲央行在更长时间内更加鹰派,但这并非利好欧元汇价的支持环境。因此即使欧元急剧下跌,投资者做多意愿仍不强。
英镑承压能源问题导致的物价高企 选举政治因素亦成潜在危机
英国物价压力已经接近40年高位,政府在改善劳动力成本方面完全失败,家庭面临更多能源账单压力。英国央行也预测英国将在今年晚些时候陷入衰退。可能对英镑造成重大影响。在9月5日保守党领袖选举结果公布之际,政治因素可能会对外汇市场产生更大影响。即将上任的英国首相可能会有实质性财政宽松,但这种慷慨举措可能只会让英镑经济走向巨额双赤字的结构性难题。
2. 外汇期货与期权走势分析
2.1、重要外汇期货合约走势(图)
2.2、期货市场头寸分析
据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公布的2022-08-23期货市场头寸持仓报告显示,上周各货币的报告总持仓情况如下:欧元净多头变化2164手,澳元净空头变化281手,英镑净多头变化6716手,日元净多头变化938手,加元净空头变化1240手,纽元净多头变化1561手,上周没有总持仓多空转换的货币。除此之外,单向总持仓变动超过20%的货币有:英镑,纽元。
2.3、重点货币对展望
欧元/美元:
欧元/美元交投在支撑位0.9950附近,这一水平与20日简单移动平均线(SMA)相遇,可能推动欧元/美元升至阻力位1.0030。只要保持在0.9950上方,那么短线仍然看涨。但中长期受制于美元强势和欧元疲软的经济前景,欧系货币持续走低概率较高。
英镑/美元:
英镑/美元一度升至20日SMA,随机指标传递正面信号,可能推动该货币对升至1.1880阻力位。只要维持在1.1790上方,那么看涨趋势情景短期内仍然有效。但中长期受制于美元强势和英镑高通胀的疲软经济前景,英镑持续走低概率较高。
澳元/美元:
澳元/美元突破目标价位0.6960,并交投在50日SMA上方,有望升向下一目标价位0.7030。只要保持在0.6940上方,那么澳元/美元前景仍看涨。不过若汇价回落并跌破0.6940,则多头势头可能衰竭转入下跌走势。
美元/日元:
美元/日元接近下降趋势线,可能推动该货币对回落至支撑位135.75。若保持在137.50下方,那么美元/日元仍处于看空情景。一旦跌破137.75,这可能推动美元/日元进一步跌至下一支撑134.60。不过若汇价回升并突破137.50,则可能转入多头走势。
2.4、人民币套期保值案例
(在此部分中,我们将展示一系列案例,作为防范外汇兑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风险管理的操作方法)
买入看涨期权锁定汇价上涨风险:某贸易公司(以下简称 A 公司)与海外贸易公司(以下简称B 公司)达成协议,将于今年 12 月底支付 B 公司 1,000,000 美元货款,届时 A 公司转换人民币用以支付的成本费用预期为 7,000,000 人民币。由于近期外汇市场波动较大,A公司担心 12 月底时因外汇市场波动无法以 7,000,000人民币支付 1,000,000 美元,于是寻求外汇交易策略以确定没有损失。若届时市场上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7.0,则A 公司在 12 月底足够兑换1,000,000 美元支付,但若届时汇率高于7.0,A 公司将承受汇兑损失。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元兑人民币期权的合约大小为 100,000 美元,可考虑使用买入10 手看涨期权,总计合约大小为 1,000,000 美元,合约月份为12 月,行使价格为 7.0,期权金为 134,000 人民币。到期时,若市场汇率届时高于 7.0,A 公司在 12 月底可行使权利,以 7,000,000 人民币买入1,000,000 美元。
3.后市重要观察指标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