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中国太平中期答卷:价值导向鲜明转型成效显现

未来必定值得期待。

在疫情散发和资本市场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仍处于转型深水区的保险业面临资产负债两端双重承压的复杂局面,各家保险机构应对策略不同,未来转型效果也不尽相同。而站在当下时点,市场观望之际,中国太平于29日晚交出的中期“答卷”,尽管净利润受上半年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同比-47%,但多个核心指标表明集团价值导向转型和“保险+”生态圈建设的发力方向卓有成效。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太平核心业务发展稳健,总保费收入1604亿港元,同比增长2.2%;总资产14430亿港元,较2021年末增长4.6%;投资资产12310亿港元,较去年末增长2.5%。在前段时间公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太平排名第334位,较上年提升10位;公司ESG治理也获得肯定,入围《财富》中国首份ESG影响力榜单40强。

价值导向转型颇有成效:多个硬核指标独具亮点

根据中国太平的“十四五”规划,该公司坚持“央企情怀、客户至上、创新引领、价值导向”,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助力国家稳增长、惠民生,积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其中“价值导向”被放在了突出的地位,中报业绩恰好凸现了这一点。

在保险端,上半年总保费收入1,604亿港元,同比增长2.2%。虽然增速不高,但含金量颇高,因为太平人寿是全行业为数不多没有上银保趸交产品的寿险公司。在业务规模稳步提升的基础上,业务价值改善向好。太平财险综合成本率98.8%,同比优化5.3个百分点,承保实现扭亏为盈,个人车险续保率同比提升7.7个百分点,非车险业务占比提升至40.9%。太平养老短险综合成本率95.2%,较上年同期优化3.6个百分点。太平香港、太平澳门、太平新加坡、太平印尼等境外财险业务继续保持优秀承保盈利水平。

寿险业务作为公司的基石业务,对中国太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随着中国太平业务发展更注重价值导向和回归保险本质,太平人寿的各项指标也显出“硬核”实力。

2022年上半年,太平人寿内含价值2,07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5.9%,增速领先主要同业;新业务价值28.4亿元人民币,降幅低于主要同业且逐季改善,其中二季度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4.7%;代理人数较年初增长3.7%,个险百万人力1,702人、银保期缴百万人力2,183人,同比分别增长43.9%、27.3%,实现了绩优大幅突破。

此外,在对寿险公司至关重要的继续率指标方面,太平人寿表现“一枝独秀”。近年来寿险行业整体继续率持续下降,但太平人寿个险和银保13月、25月继续率持续保持在行业高点,今年上半年继续率指标在主要同业中稳居第一。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以保险力量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太平积极展现“央企情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创新变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今年上半年,中国太平制定集团服务国家战略指标体系,出台15项举措助力经济稳增长,对基础设施领域投资超过900亿元,累计为1.9万家物流企业提供风险保障805亿元,在粤港澳大湾区总投资余额774亿元。

对此,中国太平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未来保险创新发展的高地,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新的动力。作为总部在大湾区的中管金融企业,中国太平将立足香港、深耕大湾区,积极参与和服务大湾区建设,促进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首先,中国太平依托在粤港澳三地保险经营机构健全的特有优势,积极参与大湾区互联互通建设。在助力基础设施“硬联通”方面,2021年以来,中国太平为港珠澳大桥、大湾区高速公路、轨道交通、机场等建设及运营提供风险保障折合人民币约300亿元,首席或独家承保澳门轻轨横琴延伸线项目、深圳地铁6号线支线二期工程等多个项目。

其次,中国太平积极为大湾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长期资金支持,与在港中资企业共同发起设立大湾区共同家园基金,在深圳设立了规模100亿元的中国太平医疗健康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太平香港保险科技创新投资基金也已注册成立,支持大湾区基础设施、科创和医康产业发展。

此外,在保险保障方面,太平人寿推出一系列深受市场肯定的大湾区专属医疗、重疾保障产品,包括解决客户就医费用补偿和跨境医疗服务“痛点”的“太平超e保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保险”、首次纳入地区病保障的“大湾区福禄御禧”等,持续丰富和完善“大湾区”保险保障,满足大湾区人民多元化保障需求。

在投资端,中国太平通过保险资金的运用,全力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据悉,今年上半年在资本市场下行带来的压力下,中国太平积极应对多措并举抢抓阶段性机遇,加大优质资产配置,动态调整投资策略,全力以赴提升投资业绩。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中国太平投资资产12310亿港元,较去年末增长2.5%,管理的第三方委托资产规模11139亿港元,较去年末增长7.3%。上半年实现净投资收益246.1亿港元,同比增长16.3%,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4.05%。

“保险+”组合拳发威:“医康养”+“科技”生态圈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

始于保险,却不止于保险。

事实上,近年来“保险+”已经成为助力中国太平发展的新动力。在中国太平的“十四五”规划中,公司将统筹推进医康养、科技生态圈建设。

目前中国太平携手国内、国际众多战略合作伙伴,设立了“中国太平医康养生态联盟”和“中国太平金融科技生态联盟”,探索一条保险上下游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提升保险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内涵。

在医康养生态圈上,建设“乐享家”、“乐享游”、“乐享居”三个维度的太平特色养老服务体系,为广大客户提供一站式养老服务解决方案。目前已初步形成“自有+第三方合作”的养老社区布局22家,其中2022年新增第三方合作养老社区3家。自有资产项目中,三亚海棠人家养老社区项目进入运行筹开阶段,成都芙蓉人家养老社区加快建设。此外,上海太平康复医院获得基本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资质。在健康管理服务方面,“乐享健康”服务品牌及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持续优化提升,“超e保”线上医生项目为500万客户匹配服务资格。太平医疗健康股权投资基金已投5个项目,战略投资入股大专家、远盟康健,健康产业链布局持续深入。

在金融科技生态上,中国太平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召开集团科技创新大会,发布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推进设立太平科创投资基金。“车险分”“健康卫士”“粤港澳单证通”“太平百科”等先进金融科技相继落地,运用在公司各类业务和服务场景。坚持“客户至上”,不断丰富完善集团“5+1”客户服务体系,推动服务内容、平台、项目创新,持续提升消费者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中国太平第三届客户节隆重开幕、反响热烈,在线收看2850余万人次;太平通用户突破2000万,NPS(净推荐值)客户体验管理体系加快建立。

转型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看行业转型的深度、难度超出预期,转型的长期性、复杂性也超出预期,但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价值导向,持之不懈强基固本、创新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太平的未来必定值得期待。

中国太平相关人士表示,集团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践行“共享太平”理念,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推动保险和投资业务高质量发展,立足保险主业开展医疗、健康、养老等产业布局,构建保险、投资、生态圈产业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未来集团将加快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的发展之路。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

(0)
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清一色的头像清一色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2年8月30日 10:27
下一篇 2022年8月30日 10:27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643011589-QQbutton

手机:13798586780

QQ/微信:1074760229

QQ群:551893940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