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粮作物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是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大部地区秋收作物处于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但全国20多个省份高温干旱已持续一月有余,在一定程度上将给粮食生产和粮食市场带来冲击与影响。但整体上此次受灾影响的区域有限,应对措施有力,对秋粮丰收和粮食市场的影响较小。
水稻是我国最大的口粮作物,南方主产区在水稻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播种面积和产量都占全国的近八成。而干旱是限制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当前正值南方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作物对温度、水分最敏感的时期,高温叠加干旱将影响花粉活性、导致结实率降低,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对中稻等秋粮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我国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七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70公斤,高于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的400公斤。今年我国加大农业政策供给力度,夏粮实现高位增产和阶段性丰收,各地的早稻陆续完成收获。秋粮面积较上年增加,目前在田作物长势总体较好,预计今年仍然会迎来秋粮整体丰收。
此外,目前我国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的地方成品粮油储备达到15天及以上,库存充裕,防范市场风险能力强。今年早籼稻已大量上市,国家每周常规投放最低收购价稻谷,市场供应充足,成交价持续下降,稻米市场持续疲软。这对国内口粮供应充足和价格稳定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从局部来看,高温干旱天气对长江流域一些产区会造成一定影响,使水稻减产预期增强,部分南方地区稻谷价格有上涨趋势;从全国来看,受灾地区占比不大,仍有部分地区雨水偏多,全国大部分地方影响不大,因此不会造成秋粮整体减产和粮食价格大幅波动。
我国的食用粮是以大米和小麦为主,主粮生产和供应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但是我国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的需求,如玉米和大豆等需要大量进口,而主要进口国包括巴西、美国、乌克兰等国家也受到持续高温困扰。因此,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口粮影响较小,但对饲料和工业用粮的影响较大。
目前,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不断回落。6月中旬开始,国际粮价开始从高位回落。截至8月18日,小麦价格较3月份的历史高点下跌超35%,玉米较高点下跌约30%,大豆较高点下跌26%,三种主要粮食价格均已跌回俄乌冲突之前的水平。国际市场粮价的回落也将惠及国内粮食的调剂余缺,推动粮食的供给平衡。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预计未来极端高温将出现得更频繁、更强烈。面对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可能带来的影响,应该未雨绸缪,制定相关长期和短期的应对措施,减少损失,保障粮食供给和粮食安全。
作者:李春顶(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贸易系主任);薛雯方(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科研助理)
来源:华尔街见闻《需要重视高温干旱对粮食市场的影响》、中华粮网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