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7月中旬以来,国内苯乙烯市场总体呈现弱势下滑态势,然而国内PS与EPS的下行节奏明显放缓。从与原料苯乙烯的相关系数来看,中旬后,两者的相关性大幅缩水,尤其EPS、HIPS与苯乙烯的相关系数再度扭转为负值。但随着成本压力的快速下降,行业的抗跌性或再度由强转弱。
7月中旬至8月初,国内苯乙烯总体呈现弱势下滑的态势,油价下跌、装置陆续重启带来的供应增加等利空冲击,市场向下调整;尤其进入8月以来,市场下跌节奏明显加快。截至8月2日收盘,华东苯乙烯收盘较7月14日下跌1060元/吨,跌幅10.47%。然而此阶段内,国内PS的下行节奏明显放缓,同时间段,华东GPPS与HIPS均下跌100元/吨,跌幅仅为0.91%、0.95%;华东EPS市场下跌450元/吨,跌幅3.98%。国内PS包括GPPS在内以及EPS,在7月中旬以来与原料苯乙烯的相关性大幅下降。
表1 产品相关性分析
行业的长期亏损,支撑市场抗跌性回升
近5年来,国内PS行业总体的盈利能力较强,期间偶有GPPS短周期的亏损,但HIPS处于长期盈利态势。而进入2022年以来,国内PS所在产业链的总体盈利能力逐步下降,PS利润水平亦逐步缩水。至5月末,GPPS先行转盈为亏,进入6月HIPS亦陷入亏损局面,且行业亏损持续至7月末;EPS行业的利润空间亦在6月出现了快速缩水,且盘中一度出现阶段性的亏损。也正是因为行业亏损压力的逐步增加,国内PS生产企业纷纷降负或者停工,一定程度缓解成本压力及国产供应压力。
图 2018-2022年国内PS行业盈利状况统计
表 2 苯乙烯及下游产业链利润对比统计
从以上产业链盈利状况统计来看,2022年上半年,苯乙烯及下游整个产业链的盈利能力明显下降。从环比数据来看,苯乙烯与EPS的利润下降节奏相对缓慢,且EPS平均依然处于盈利的态势,而其余包括PS和ABS在内,行业的利润空间大幅缩水,GPPS的平均利润为负值;同比数据来看,除了EPS盈利水平降幅在50%以内,其余降幅均较明显。
也正是因为行业的持续亏损压力冲击,国内PS工厂开工负荷纷纷降低;在需求低位平稳的背景下,行业开工负荷的下降导致国产PS供应的减少,供应收紧,持货商下行主动性明显减弱,多以随行就市的出货节奏为主,因此国内PS的总体抗跌性有所提升。
成本端跌势明显,行业扭亏为盈
经过半月有余的持续下跌后,国内苯乙烯主流市场下跌至5个月以来的低位水平。从成本面来看,8月初短短两个工作日,GPPS的成本下降628元/吨左右,HIPS成本下降584元/吨左右,EPS成本下降635元/吨左右,从而三者的行业盈利能力快速提升。
展望:抗跌性或再度转弱
随着价格水平的快速下行,国内苯乙烯短线或呈现阶段性震荡整理态势,但从中短线市场来看,供需仍基于转弱预期,原料苯乙烯仍基于谨慎看空的预期;PS及EPS的成本或基于继续下降的预期,因此随着行业盈利水平的回升,不乏部分工厂开工意愿的提升,加之新项目投产落地,国内PS供应预期增加,而终端批量采购需求不振,刚需跟进为主,供需转弱的背景下,中短线国内PS与EPS市场仍存向下调整预期。
文|刘丽,宋晓冬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