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频数据跟踪:上游生产偏弱的多重体现
7月整体高频数据与PMI数据共同呈现出一条明显的经济特征,即上游行业的生产走弱、价格回落、以及库存去化。
7月以来高频数据中,钢铁行业开工率、螺纹钢产量持续下降,唐山钢厂高炉开工率环比下降5.6个百分点,螺纹钢产量环比下降17.6%;PTA产业链开工及负荷率也环比走低,对应上游行业生产趋弱。对于7月PMI数据,国家统计局表示“纺织、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高耗能行业PMI继续位于收缩区间,明显低于制造业总体水平,是本月PMI回落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中游专用设备、汽车等行业PMI高于52.0%,对应高频数据中汽车半钢胎开工率维持稳定。
上游行业生产端受到限产、极端高温天气等影响,同时大宗商品价格调整进一步推动上游企业减产,带动库存去化,7月PMI数据也显示出明显的去库特征。7月下旬以来螺纹钢表观消费量有所回升,但生产依旧偏弱,推动螺纹钢去库加快,钢材价格也由跌转涨。随着供给缩量,库存降至一定临界点后,又会推动价格的上升,从而给予上游企业扩大生产的动力,7月第四周螺纹钢产量已有小幅回升。在这样由价格和供需自我调节的机制作用下,后续上游企业反而可能开启一条与7月相反的路径。不过仍需要关注需求端回暖的持续性和高温限产对供给端的外生性约束情况。
7月第四周高频数据跟踪如下:
1.1 生产:钢铁持续走弱,汽车保持稳定
钢铁生产连降七周。7月第四周,唐山钢厂高炉开工率、产能利用率周环比分别下降1.6pct、 2.7pct,连续下降7周。上周螺纹钢产量环比上升6.2%至232.4万吨,仍在历史低位。7月以来唐山钢厂高炉开工率、螺纹钢产量月均值同比分别为30.4%、-28.2%。高温及限产导致钢铁行业生产持续走弱。
化工开工有所分化。7月第四周,PTA工厂、江浙织机负荷率分别上升0.2pct和下降0.4pct,涤纶长丝、江浙织机开工率分别下降1.4pct和上升1.7pct,持续低于往年同期水平。PTA产量下降1.5%,7月均值同比3.7%。
汽车生产依旧平稳。7月28日,汽车半钢胎开工率64.2%,周环比下降0.6pct,比去年同期高6.9pct;汽车全钢胎开工率58.7%,周环比上升3.1pct,比去年同期低2.5pct。7月以来半钢胎、全钢胎开工率均值分别环比0.2%、1.1%,同比23.3%、6.4%。
1.2 投资:钢价、地产销售企稳
钢价止跌上涨。上周,螺纹钢、热卷、线材、冷卷价格环比分别上涨2.6%、2.7%、1.8%和0.9%,止跌回升。国内建材市场成交情绪逐步回暖,下游拿货较为积极。螺纹钢库存环比下降6%,供给缩量叠加需求回升加快库存去化,预计后续对钢价也有支撑。7月22日水泥发运率上涨4.3%,磨机运转率下跌0.7%。上周水泥价格指数均价下跌0.22%,玻璃价格持续下跌,玻璃活跃期货合约价均值较前值下跌1.7%,终端需求依旧疲弱。
地产销售小幅回升。上周30城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周环比上升9.8%,其中二线城市(19.4%)>三线城市(8.3%)>一线城市(-9.2%)。7月以来,30城地产销售同比降幅33.0%,较上周跌幅有所收窄(上周为-35.5%),一线城市(-4.5%)>二线城市(-36.8%)>三线城市(-45.1),二线城市销售弹性较大。拿地方面,7月24日当周土地成交面积2310.7万平方米,环比下降3.4%,土地溢价率2.28%。房价方面,从城市二手房出售挂牌价指数来看,除了四线城市价格上升外,其他城市价格均下跌。
1.3 消费:汽车销售仍强
7月18-24日,乘用车市场零售42.5万辆,同比增长25%;乘用车批发47.3万辆,同比增长47%。7月前24日,乘用车零售、批发分别同比增长19%、32%。乘联会表示,汽车消费刺激政策进入平稳的政策实施中期,叠加7月市场淡季,7月同比增速较6月放缓。但由于政策提振消费信心效果较好,车市零售仍是同比较高增长。
上周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次分别较环比上涨80%、71.9%,赶超去年同期水平。百城拥堵延时指数环比0.3%,7月以来均值环比6月下降3.3%,主要受到局部疫情影响,但整体影响不大。上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4座城市的地铁客运量环比分别为2.7%、9.7%、-0.6%、-1.7%。
1.4 出口:集运价格继续回调
上周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环比下降6.2%;CCFI、SCFI指数分别下跌1.3%和2.7%,表现继续走弱。随着运输需求的边际转弱与供应链问题的缓解,集装箱周转时间缩短、集运价格连续回调。
1.5 通胀:猪肉价格下跌,国际油价震荡
猪肉价格小幅回落。上周,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周环比下降0.38%,由涨转跌。7月以来指数环比上涨5.1%,同比上涨10.6%。上周,鸡蛋(涨2.1%)>蔬菜(跌0.3%)>水果(跌1.1%)>猪肉(跌2.1%)。农业部表示生猪产能处于正常合理水平,预计下半年生猪出栏量与去年同期相当,叠加消费需求偏弱,猪肉价格有所回落。7月以来猪肉价格环比上涨34.9%,同比上涨30.9%。
国际油价维持震荡。7月29日,布伦特和WTI原油现货价报114.3和98.6元/桶,上周均价环比分别下跌1.5%和2.8%。原油供给仍存不确定性,油价区间震荡。上周,南华工业品指数周环比上涨4.2%,CRB商品指数上涨1.4%。上周山西产Q5500动力煤秦皇岛港口平仓价收于1145元/吨,较上周下跌5.6%。
2
周一策略回顾
制造业弱,服务业稳,建筑业加快恢复:华创投顾部债市早盘策略(2022-8-1)
【华创投顾部市场跟踪】上周五美股和欧股反弹。其中纳指创三个月新高,标普道指创七周新高;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创三个多月新低,回到2.65%;美元指数创三周新低。美油盘中涨超5%、布油创四周新高。伦铜创四周新高。
海外市场,7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调查终值显示,长期通胀预期从2.8%上修至2.9%,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从6月的历史低点50升至51.5。美国6月PCE物价指数同比增长6.8%,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增长4.8%,均高于前值。媒体称,以沙特和俄罗斯为首的OPEC+不太可能如美国希望的那样超量增产,OPEC+会议将考虑9月产量保持不变,或者会上“讨论适度增产”。
国内方面:(1)国常会部署进一步扩需求举措,推动有效投资和增加消费。督促地方加快专项债使用。以市场化方式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要符合“十四五”等规划,既利当前又惠长远,主要投向条件成熟、有效益、能尽快发挥作用的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弥补地方财政收支缺口。推动消费继续成为经济主拉动力。除个别地区外,限购地区要增加汽车指标数量、放宽购车资格限制。打通二手车流通堵点。延续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鼓励地方对绿色智能家电等予以适度补贴。积极发展数字消费。
(2)国家发改委会议指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是稳经济的重要支撑。会议要求,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尽快向符合条件的项目投放资金。抢抓三季度施工旺季的时间窗口,提高工作效率,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各成员单位要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快速高效运转,主动对接各省份。
(3)商务部等13部门发布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称要拉动家电及上下游关联产业发展,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4)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引发通知要求,高度重视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的重要性。不同渠道展示的核酸检测结果具有同等效力,严禁以本地健康码未能查询、未在本地开展核酸检测等为由拒绝通行,拒绝群众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得要求群众重复进行核酸检测。
今日关注:
(1)海外市场方面,美元指数见顶之后,大宗商品和股市展开超跌反弹,目前趋势仍在。
(2)7月官方制造业PMI为49.0%;官方非制造业PMI为53.8%。数据显示,服务业表现稳定,建筑业修复加快。但制造业PMI再度回落至收缩区间,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传统生产淡季、高温多雨极端天气、疫情再度扩散等。制造业PMI表明本轮疫后制造业的恢复基础尚不稳固,7月环比修复动能放缓。预计在政策督促下,专项债资金、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保交楼”恢复购房者和上下游企业信心,疫情逐步受控后,PMI仍将大概率重回扩张区间。
整体而言,前期债券市场利率下行反映了市场对7月经济预期的下修,更早公布的7月EPMI数据较6月回落4.3个百分点,也对PMI的回落有所指示,因此偏弱的PMI数据从情绪上或支持债券市场的短期表现,但债券进一步上涨空间较为有限。
进入8月份后,需要密切关注短期利率的变化区间,宏观方面则需要等待高频数据、地产政策、疫情进展等方面出现更积极的信号,来修复市场对未来经济的预期。
7月以来的疫情高峰期或已过去:华创投顾部债市午盘策略(2022-8-1)
【华创投顾部市场跟踪】周一早盘利率下行,短期利率下行的幅度更大。周末公布的7月制造业PMI低于预期;度过月末后,资金面宽松,使得债券市场的强势情绪得以延续。股市低开高走,创业板表现更强。具体行业层面,消费电子领涨,新能源汽车也表现不错。地产和相关的行业表现较弱。
午后需要关注:
(1)疫情方面,昨日上海7月以来首次零新增。从全国看,本轮疫情高峰期为7月20日前后,随后全国确诊病例和无症状人数持续回落。
(2)7月以来经济的下行预期,给股市带来的一定的调整压力,但是股市调整的同时,也是对经济悲观预期消化的过程。而最近美元指数见顶回落,海外大宗商品和股市震荡反弹,对国内风险资产形成一定的支撑。后期需要关注的是,如果经济只是阶段性放缓,未来复苏已经是趋势,那么股市或将迎来持续的反弹。
整体看,7月中下旬以来,债券市场情绪确实比较强。在利率大幅下行的同时,债券市场对各类利多信息的反馈也非常充分。后期主要考验资金极度宽松,市场对经济悲观的利好因素能否持续的问题。此外,从情绪上需要警惕市场超买带来的潜在风险。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