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由《中国银行保险报》主办的第46期热点对话暨第三届《互联网健康险保障指数》发布会在天津举办。本次活动由小雨伞保险经纪协办、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作为学术支持,主题为“健康险发展与创新”,深入探讨了健康险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模式。
会上,中国银保传媒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朱进元提出,健康险的创新与发展必须坚持回归保障,坚持人民性,坚持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构建好大健康生态圈。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保险公司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应做好五个结合,即产品与服务的结合、扣费与控费的结合、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结合、东方理念与西方技术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此外,朱进元认为健康险走好专业化道路至关重要,应把握几个重点。一是针对不同群体、地区、收入阶层、疾病阶段推出相应的产品。二是搭建专业化的社、商医疗数据大平台。三是积累专业化的人才和队伍。四是运用科技手段走技术化道路。
信泰人寿董事长谭宁表示,近10年来我国健康险市场快速发展,正向9000亿元大关迈进。但目前来看,在个人医疗卫生支出的替代方面,健康险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未来健康险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关于健康险中占比最大的险种疾病保险的未来发展方向,谭宁表示,健康是无价的,疾病保险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医疗费用的问题,更要借鉴健康价值的逻辑,引入类似于寿险的功能,为个人、家庭、企业提供更充分的保障。这样,疾病保险的发展空间就会打开。
疫情对健康险的影响不容忽视。据北京人寿总经理王修文介绍,要想实现健康险2025年市场规模达到2万亿元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对此,他认为,一方面应注重健康险的线上发展,借助金融科技手段细分客群、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建立一个可持续的产品管理机制,让产品用得上、有价值,让利于民。王修文对健康险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即健康险将会朝着定制化、个性化、服务化、价值化的方向发展。
在恒安标准人寿副总经理、首席营销官凌立波看来,发展健康险应关注客户的健康账户和财富账户。
健康账户能够根据每个人的特性去厘定健康状态,从而对客户进行更全方位的管理;财富账户能够反映客户为自己的健康储蓄了多少钱,是不是足够解决未来可能会面临的一些问题。
凌立波对健康险的商业发展模式也进行了深入思考。他认为,与其销售,不如协作。保险公司应加强与健康医疗机构、财富管理机构、经纪代理平台的合作,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形成紧密协同的生态体系,满足大众“保险+健康+财富”的综合需求。
小雨伞保险经纪创始人兼执行董事光耀分析了两大趋势:未来健康险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客户主权时代已经到来。
此外,人身险产品的发展未来会呈现两大方向:寿险,包括终身险和年金险;健康险,包括医保、惠民保、定期寿险和普通健康险。前者解决客户风险保障、养老、财务规划、资产传承的问题;后者解决客户健康服务、医疗/医药服务、风险保障的问题。
此外,光耀提出,为推动健康险发展,保险机构、从业者既要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也要多做一些科普教育,提高消费者认知水平。
作为健康领域技术和产品驱动的供给方,天士力控股集团战略发展中心总经理李思睿表示,目前,我国的健康险赔付增速持续高于收入增速,一个重要原因是健康管理服务与保险行业之间缺乏联动。
对此,他认为应重视保险的健康管理作用,打通健康服务机构与保险行业的数据壁垒,投保前进行精准匹配与筛选,投保后提供健康监测与医疗服务,提高消费者健康水平,降低疾病费用支出,为承保端减压,构建多方共赢的局面。
会议最后,正式发布了《2021互联网健康险保障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发布现场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养老与健康保障研究所所长、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对报告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