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司法实践中还存在多层嵌套式高利转贷,扰乱金融市场秩序

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7月1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以民事生效裁判监督工作为题公布第三十八批指导性案例,并通报相关工作情况。最高检检委会委员、第六检察厅厅长冯小光表示,司法实践中还存在有

  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7月1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以民事生效裁判监督工作为题公布第三十八批指导性案例,并通报相关工作情况。最高检检委会委员、第六检察厅厅长冯小光表示,司法实践中还存在有多层嵌套式的高利转贷,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对此,检察机关应当加强个案诉讼监督,通过调查核实查明违规放贷行为,促进小额贷款公司规范经营。

  2020年至2022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结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约19.1万件,其中经审查提出抗诉1.2万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2.3万件,抗诉改变率、再审检察建议采纳率均大幅上升。

  本次第三十八批指导性案例包括四件案例,分别是李某荣等七人与李某云民间借贷纠纷抗诉案,某小额贷款公司与某置业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抗诉案,郑某安与某物业发展公司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再审检察建议案,陈某与向某贵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抗诉案。

  冯小光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数量呈高发态势,在民事检察监督案件中占比非常高。同时,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主体日益多元化、法律关系交叉繁复、案件事实也错综复杂,办理此类案件存在诸多难点。因此,最高检希望通过发布本批指导性案例,既对一些常见的法律适用争议或者办案难点作出指引,也引导检察机关更好地助推相关行业社会治理,助力维护交易安全与金融秩序。

  冯小光指出,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不仅呈现数量高、难度大的特点,也与国家经济政策、金融秩序密切相关。当前,部分小额贷款公司背离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和引导资金特别是民间资金满足实体经济、“三农”、小微型企业、城市低收入者等融资需求的政策初衷,违背“小额、分散”原则,违法违规放贷,甚至违背国家房地产调控措施以首付贷、经营贷等形式违规向买房人放贷。

  “这不仅增加自身经营风险,而且加大社会金融杠杆,增大金融风险,乃至危及国家金融安全。”冯小光说道。

  他表示,司法实践中还存在有多层嵌套式的高利转贷,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对此,检察机关一方面应当加强个案诉讼监督,通过调查核实查明违规放贷行为,促进小额贷款公司规范经营。另一方面,检察机关更应心怀“国之大者”,立足个案审视类案及行业问题,准确理解国家金融监管政策要求和司法实务要求,积极融入社会治理,主动向相关监管部门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推动解决相关问题,依法维护金融秩序与金融安全。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

(0)
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清一色的头像清一色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2年7月16日 00:44
下一篇 2022年7月16日 00:44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643011589-QQbutton

手机:13798586780

QQ/微信:1074760229

QQ群:551893940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