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大国经济的“压舱石”,关系到国家经济整体发展。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下,亟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金融业应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支持?日前,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优化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接续支持恢复发展的金融政策、强化保险风险保障和资金运用、提高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增强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加强金融监管和政策协调。
围绕转型升级新需求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是全球最主要的制造业出口国,制造业也是我国长期的竞争优势所在。随着我国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也发生改变——从原来的中低端迈向中高端,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通过自主创新不断向产业链中高附加值部分转移。伴随制造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其也出现新的发展需求,金融业理应及时做好配套金融服务支持。
曾刚表示,从整个金融服务体系来看,货币政策、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以及直接融资等都应该更好地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对于此次出台的《通知》,曾刚分析认为,银保监会对银行保险机构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认识,更好围绕制造业发展阶段和特点做好金融服务支持。
零壹智库金融组研究总监李薇认为,当前形势下,《通知》的出台有重要意义。“我国是制造业大国,面对今年上半年疫情反复与物流受阻等挑战,众多制造业企业面临较大的融资困境,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期限大多为中长期,银行业贷款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她表示,在此背景下,监管部门出台《通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力度,尤其是支持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制造业企业,可以有效提升中长期信用贷款比重。
与传统金融服务相比,此次《通知》强调“量身定做”。根据《通知》,银行机构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发符合制造业企业发展阶段特点和需求的金融产品,合理确定融资期限和贷款利率,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差异化、综合化金融服务。
“我国制造业企业中有很多中小微企业,需要多元化的投融资组合服务方案。”李薇对记者表示,《通知》指出“通过投资股权、债券、私募基金、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等多种形式,为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为金融机构支持制造业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李薇认为,应针对企业所处的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的不同阶段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例如,借助金融科技与大数据建模,实现数智化的贷款利率与期限测算,满足实体企业的资金需求。同时,监管部门应引导保险机构加强保障力度,在承保大型商业保险、统括保单等方面,探索全新的投融资服务模式。
此外,曾刚提出,金融机构要探索解决制造业企业资金需求中的“期限错配”问题。“制造业的融资需求往往是中长期,无论是优化技术创新,还是实现绿色转型,都需要大量的中长期资金,现有的金融产品匹配这样的资金需求存在一定困难。”他表示,要优化融资结构,真正把长期的融资市场包括股权融资市场发展起来;同时,要通过政策工具引导银行保险业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其中,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较长期限债券。
专业化服务支持产业链协同发展
《通知》强调,要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依托制造业产业链核心企业,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加强数据和信息共享,运用应收账款、存货与仓单质押融资等方式,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对此,曾刚表示,完善产业链金融要抓住产业链的龙头,以此为核心支持整个产业。在他看来,如果仅仅服务于其中的一环,则无法真正满足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哪怕是得到了相应金融支持的企业也会因为产业链发展不足而受到制约。
“在推动产业链金融方面,银行服务的专业性体现在必须沿着某个企业所在的产业链延伸,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这就意味着对整个产业都要完善相应的服务模式、组织管理架构和产品服务的创新。”曾刚说。
当然,鼓励银行保险业金融机构支持制造业发展,并不意味着“广撒网”以及不加选择地满足企业的所有融资需求。实际上,本次《通知》特别强调“鼓励依法合规通过核销、转让等方式,加大制造业企业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有序退出‘僵尸企业’”。
那么,什么企业值得支持,什么企业要有序退出?在曾刚看来,原先银行往往只是看看企业的财务报表及相关信息,但在当前的背景下,银行要对企业所处的行业有更深刻的洞察,要加强对整个产业及其上下游的研究,从而对其发展前景、行业地位和风险状况都有着更合理的评估,这才是专业化的服务。
具体来看,李薇提到,可以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来更好地支持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属于供应链金融业务范畴,由于制造业企业的上下游往往分布着众多中小微企业。而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贷款逾期、不良贷款风险较大,因此要统筹考虑整个行业的“健康度”。
李薇建议,在平台化、生态化的数智金融服务体系之下,银行与保险、担保、行业协会以及金融科技公司等多方机构共建平台,开展全产业链风险监测和企业授信管理,各参与方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与风控建模技术,实现小微企业在线增信服务机制,赋能全产业链金融服务。“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及时预警企业挪用贷款资金、交易背景虚假等问题,真正助力中国经济由‘中国制造’转为‘中国创造’的可持续金融服务升级。”李薇解释说。
加强跨部门联动 构建综合化金融服务体系
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仅仅依靠金融业“独木难支”。即便只考虑金融服务本身,也需要多方联动,加强配合。
“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曾刚表示,首先,国家层面会对制造业发展有一个顶层设计;其次,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会通过具体政策引导各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再次,需要基础设施和配套政策要逐步完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体系的联动等,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体系。
以加强对中小微制造业企业支持为例,曾刚表示,除了依靠技术、数据等贷前形成预警机制,完善风险分担机制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无论是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更新还是绿色转型,都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而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是有上限的,其原则是审慎经营。“商业银行不能拿储户的钱去投资高风险领域。因此,要风险承受能力更强的主体参与进来。”他建议,一方面,可以通过政策性融资担保工具来承担部分风险;另一方面,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能为金融机构提供更低成本的资金,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分担了机构的风险。
此外,曾刚建议,对于一些高新技术企业,银行要探索合理机制,对其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进行评估并允许以此作为抵、质押。对此,北京等地已有初步探索。据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公告,自2022年5月30日起,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以下简称“统一登记系统”)可提供北京市机动车抵押、船舶抵押、知识产权(含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和著作权)质押登记信息的查询服务。已通过统一登记系统身份验证的机构和个人常用户,均可登录统一登记系统开展北京市机动车抵押、船舶抵押、知识产权质押登记信息查询。
但是,知识产权质押探索也只是刚刚起步。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也提醒,上述政策要落地还需要多方配合。“信息登记只是第一步,要更好助力小微企业融资,还需完成评估定价交易等多步骤。”周茂华表示,“国内动产评估的人才和机构处于起步阶段,动车船舶、知识产权等受影响因素较多,动产公允定价难度较大,这些动产估值会随着市场环境变化而波动,不同行业差异也较大,这些都导致银行金融机构定价与风控难度较大。”
除执行层面的协同配合外,曾刚还建议,要注意政策的叠加效应。《通知》强调“加强与地方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税务等部门工作联动,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完善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曾刚对此分析认为,目前,很多部门出台了多项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但政策协同度还有待提高,希望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能形成叠加效应,起到“1+1>2”的效果。
(金融时报)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