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乌克兰局势上仍不断煽风点火。在这两天的北约峰会期间,北约继续鼓动乌克兰对俄作战,阻碍两国通过谈判解决冲突。
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所说的,北约只是利用乌克兰来攫取利益。其实北约的利益还不一定能代表所有北约国家的利益,在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导致俄乌冲突爆发的过程中,美国就是在牺牲欧洲盟友利益的前提下,为自己谋求霸权。
在美国主导下,自1999年至今,北约先后5次东扩,成员国从16个已经增加到30个,向东推进1000多公里,直抵俄罗斯边境。至今,北约扩张的脚步还没有停歇。
在2002年第五轮东扩之前,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就在2001年6月呼吁,北约在东扩进程中要谨慎。施罗德说:“通往北约的大门是敞开的,但加入北约不仅要看这个国家是否愿意,更重要的是它是否合适,以及它的加入是否有助于加强欧洲安全。”
2008年,时任法国国防部长埃尔韦·莫兰也表示,北约的东扩必须考虑到与俄罗斯的关系。
时任法国国防部长 埃尔韦·莫兰(2008年3月):北约扩张必须事前与俄罗斯沟通,我们不能将北约打造成全球的北约。
不过,即便有成员国反对,美国仍然推进东扩的步伐,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对俄罗斯采取强硬态度,增加对乌克兰的外交和安全支持,还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最终把俄方“逼到墙角”,导致俄乌冲突爆发,这让欧洲安全环境急剧恶化,对俄罗斯制裁造成的外溢效应也让欧洲面临能源短缺的境地。
为了将欧洲牢牢绑在北约的战车上,美国牺牲欧洲利益的行为也遭到来自欧洲内部的指责。
德国左翼党议员 安德烈·洪科:俄乌冲突削弱了欧洲国家,加强了美国,不管是经济还是军事方面。所以我想说,目前整个局势的赢家绝不是欧洲,而是美国。
在利比亚问题上,2011年3月,美国也以“北约”为名进行军事干预,即便北约重要成员国——德国明确反对,并因此撤回了参与北约在地中海行动的德国部队。在北约对利比亚展开空中打击行动之后,德国也拒绝派兵。
打着北约国家的名号,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这是美国的惯用操作。法国政治学家、法国情报研究中心主任埃里克·德纳塞表示,北约已经成了美国控制欧洲和世界的工具。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