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矿信托“二次转型”背后:差异化、创新与“底气”

五矿信托“二次转型”背后:差异化、创新与“底气”来源:新华网“差异化”的发展在公司内部,“日新工程”被上升到战略层面。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刘雁日前提到,过去两年公司围绕着“日新工程

  五矿信托“二次转型”背后:差异化、创新与“底气”

  来源:新华网

  “差异化”的发展

  在公司内部,“日新工程”被上升到战略层面。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刘雁日前提到,过去两年公司围绕着“日新工程”,五矿信托明确了业务转型赛道和管理体系框架,致力于“打造‘服务主业和新经济、资管与财富双轮驱动的专业化、特色化、综合化一流信托公司’”,为“二次转型”提供了战略方向。

  转型当然是行业的主旋律。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和“两压一降”监管政策的出台,信托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服务实体、回归本源成了主基调。标品业务、财富管理、实业投行、服务信托等新业务,一下子成了热门战场。这其中有不少赛道,还要面对券商、公募基金、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竞争。

  所以,“差异化”成了各个信托公司管理层嘴里的高频词汇。“资管新规过渡期的结束,意味着‘大资管’时代正式来临。”刘雁说,“监管持续趋严、融资业务受限、服务信托业务待起、地产行业风险集中暴露,信托行业转型面临着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我们必须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尽快找到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领域。”

  如何差异化?无他,唯有创新、敢为人先。五矿信托在确定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大原则后,开启了“二次转型”的征途。

  五矿信托将地产、政信、基建、消金和固有等业务作为传统业务,按照“顺应监管导向、持续改进完善、稳定收入贡献”的思路优化开展。同时将标品业务、财富管理、实业投行和服务信托等业务作为二次转型的战略型业务,遵循“明确信托特色、精选转型赛道、坚持长久投入”的思路发展。

  转型的成果之一是业务结构的持续优化。在2021年的财报中,五矿信托存续信托资产规模8174.05亿元,其中主动管理类的资产规模占比已达到了87.71%,较2021年年初增长了19.95%;集合标品业务的存续规模达到3015.52 亿元,占比36.89%;创新型业务的存续规模2332.28亿元,占比28.53%。

  有“底气”的创新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2021年度行业发展评析来看,报告期内的全行业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0.55万亿元,同比只是增长了0.29%,全行业实现的经营收入相比2020年甚至略有下降。

  市场的结构变化非常明显,主动管理信托持续上升,与之相对应的事务管理类信托当然持续下降。在主动管理信托中,融资类信托在加速下降,投资类信托则持续上升。在事务管理类信托中,传统的通道信托也在加速下降,而服务型信托则快速上升。

  信托行业有其天然的特殊性,做任何创新都得极其谨慎,必须稳字当头。这对于身处高度竞争环境中的五矿信托来说,绝不是推几个新产品就完成了所谓的创新,这牵扯到组织架构、管理流程,产品逻辑等不同维度的调整,甚至是思维方式。

  刘雁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了管理创新,这是五矿信托在2021年重点探索的领域,也被认为是其业绩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所在。

  她认为,公司在行业里实现了两个首创:一个是为了丰富产品线,首创了标品专班、PE专班,从而在多个专项领域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形成了证券投资、一级半市场投资、私募股权、基建、资产证券化等全领域产品谱系的覆盖;二是首创了“大运营”平台,实现了全类别管理、全过程管控、全数据支撑。积极推进科技赋能,实现以“科技促风控、科技促业务、科技促管理”的目标。

  风控管理系统是五矿信托持续创新、稳健发展的基石。围绕信用风险、合规与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战略风险、操作风险、信息科技风险和声誉风险八大类风险,五矿信托持续完善“一体八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健全分级授权体系和分类审批机制,推进差异化评审体系升级,健全重点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持续优化集中度管理。

  刘雁表示:“我们始终坚守‘央企控股、金融监管’根本特色,通过持续加强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队伍建设,提升全面性风险控制能力,坚决杜绝形式合规、严格把控实质风险,拧好发展的安全阀。”

  即便是在一些传统业务上,如房地产信托,五矿信托也是严格按照监管要求有效地控制规模增长,有序压降。截至2022年5月末,五矿信托房地产业务规模596.95亿元,较年初减少162.14亿元,降幅21.36%,规模占比保持较低水平, 风险整体可控。在房地产项目处置上,五矿信托坚持法制化市场化的处置原则,以维护受益人合法利益最大化为首要目标,以抓牢资产为出发点,积极探索特色化发展路径。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

(0)
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清一色的头像清一色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2年6月25日 08:03
下一篇 2022年6月25日 08:03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643011589-QQbutton

手机:13798586780

QQ/微信:1074760229

QQ群:551893940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