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面对乱象丛生的游戏行业业态,一场以限制版号发放为标志的整治行动正式拉开帷幕。
2022年6月,距离整治行动开始已经过去4年之久,国内游戏企业被倒逼质量提升,形成产品出海大势之后,又迎来了版号发放重新启动的好消息。
01
乱象丛生之际
整治行动于2018年起
虽然2018年版号限制发放是导致国内游戏行业放缓的直接因素,但其根本原因却是同质化“换皮”游戏越来越多的畸形行业生态。
游戏行业曾一度是资本追逐的最大热门行业之一,不过整个游戏行业认知集中在运营效率和赚钱确定性上,行业主要的研发精力也就放在了高周转、同质化的移动游戏身上,使得游戏的创新度和精致度严重不足。
2017年,整个行业获批版号数量为9369款,达到了批准版号数量的峰值,却似乎并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作品,也直接让游戏用户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
为了让游戏产业脱离畸形发展生态,自2018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就开始了限制版号发放,引导游戏产业向提高游戏出品质量的精品化方向升级。
扭转产业业态的整治行动启动后,伴随而来是无可避免的行业发展减速。
2018年,由于版号审批暂停审批数量急速回落,仅审核2064款,同比下降78%。2019、2020、2021年审批数量再度缩减,分别为1365、1308、679个。2021年下旬,游戏行业在面临新法规政策的改革下,版号发放再一次暂停。
根据游戏工委与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2965.13亿元,比2020年增加178.26亿元,由于受版号暂发影响,我国游戏行业增速同比增长仅有6.4%,较上年增幅同比缩减近15个百分点。其中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2255.38亿元,占市场总额的76.06%。
资料来源: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
但是行业增速放缓背后,却是各大游戏公司研发投入的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2021年A股游戏公司研发投入top10公司的研发投入平均为9.57亿元,同比增长50.25%。目前,游戏行业内部正不断加紧对自研能力的投入与培养,以确保自研产品的质量。
业态整顿的大背景下,携爆款游戏《原神》的米哈游,改变了国内行业多年来双寡头的局面。
02
两巨头变三足鼎立
游戏行业格局已变
业内曾一度有一句略显尴尬的玩笑话:国内游戏行业一共有三家企业,腾讯、网易和其他。这句话,在米哈游拿出《原神》后似乎很少有人提起了。
米哈游由蔡浩宇、刘伟、罗宇皓创立于2011年,前身为米哈游工作室,后发展成为一家立足于二次元文化的互联网文化科技公司,目前员工总数超4000人。据2021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榜单,米哈游2020年实现营收101.28亿元。
其手下的爆款产品《原神》,是在2020年9月上线的。根据七麦数据,目前已上线超150个国家地区。游戏开发时间超过3年,上线前研发投入超1亿美元,据蔡浩宇在2021年2月分享中透露,当时《原神》项目组人数已达700人,且上线后保持每年研发投入2亿美元。
数据来源:米哈游官网及公众号
《原神》的虚构世界设定从当今不同古文明、古神话而来,全世界不同背景的玩家都能在游戏中找到文化共鸣。米哈游也入围了2021-202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据data.ai数据,截至2022年5月,《原神》已为米哈游带来超过30亿美元的全球流水。而根据SensorTower商店情报平台显示,2022年5月中国手游发行商全球收入排行榜中,收入前3名分别为腾讯、网易和米哈游。
或许正是得益于《原神》,这个精品游戏的爆款魅力,2020年的游戏项目正是企业风险投资领域炙手可热的目标对象。
根据IT桔子的统计,2021年有194个国内外游戏项目被国内CVC收购,收购金额达到3661亿元。根据伽马数据发布的《2021年中国游戏市场投融资调查报告》,2021年游戏行业的投资事件数达到209件,而这一数据在2020年为117件,在2019年仅为57件,游戏行业内部并购活动较为活跃。
从投资标的上看,具有研发能力的游戏公司在市场上更具吸引力,更受大型厂商的青睐。2020-2021年研发型游戏企业占据总融资企业的77%。
在参与游戏产业的投融资活动的厂商中,未能在《原神》项目成功入资的腾讯,不管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占据排行榜前列,在2016年-2021年已披露的投资金额top10的投资事件中,仅腾讯一家公司就占据六成比例,在金额上也占据了44.3%。
在2020-2021年投资数量上,腾讯在游戏行业的投资次数为129次,远远高于同期投资数量排名第二的哔哩哔哩的30次。
今年上半年,游戏行业资本运作状况更加火爆。根据Drake Star Partners的研究数据,第一季度共发生387笔交易,总价值达987亿美元,已超过2021年全年的并购交易额,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比较重磅的收购案例包括1月发生的微软收购以687亿美金收购动视暴雪事件,春节假期的索尼以36亿美金收购《命运》《光环》系列开发商Bungie等。
03
出海自救
游戏企业成功向外延伸
版号限制之后,尤其是2021年第二次游戏版号暂停,使得国内游戏公司不仅在产品方面精品化发展,市场方面更是要寻求出海,实现自救。
近十年来,全国上下相继出台了各项文件和意见,都是鼓励中国游戏厂商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让富含中华元素的游戏“走出去”,在政策层面上给予了支持。其中“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以及RCEP签订,均有助于促进与相关国家以文化为代表的意识形态交流,推动海外游戏市场的布局。
游戏出海已成为中国游戏厂商的共识。
2017-2021年,出海收入增长最快的公司为世纪华通、壳木游戏和三七互娱,5年CAGR分别为332%、73%、51%,三七互娱与IGG在5年内海外收入呈持续增长趋势。
占比来看,腾讯2021Q3-2022Q1海外收入占比为25.17%、30.84%、24.31%,正朝海外收入占比50%的目标持续推进;网易CEO丁磊也表示希望网易海外市场营收占比达40-50%,目前占比达10%以上;三七互娱2021年海外收入同比增长超100%,海外收入占29%,提升速度较快;世纪华通在点点互动2018年并表后海外收入占比大幅提升,2021年达41%。
截至目前,中国游戏厂商出海势头依旧非常强劲,且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
根据游戏工委的数据,2021年中国自研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169.9亿美元,同比增速达21.7%,高于同期国内自研游戏市场增速。
而据Appannie《2021年移动游戏出海洞察报告》显示,2021H1中国移动游戏海外市场份额已达到23.4%,相比于2020H1提高了3.6pp,与美日韩共同形成第一梯队并占据领先地位。
根据Sensor Tower公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5月腾讯、网易、米哈游,还有哔哩哔哩、游族网络、英雄游戏等40家中国厂商,入围了全球发行商收入榜TOP100,合计收入近23亿美元,占全球TOP100手游发行商收入43%。
04
又迎游戏版号重启
行业复苏再添动力
游戏版号,或正迎来常态化发放。
2022年4月11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公布“2022年4月份国产网络游戏审批信息”,授予45款游戏以版号权限,宣告时隔263天的游戏版号停发再次告一段落,6月7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再度发放游戏版号60个。
随着版号审批步入常态化监管,部分厂商已经基本完成研发的游戏产品,有待版号审批落地后上线,厂商业绩将得到修复,带动行业恢复增长。目前已有多款重磅游戏整装待发,包括网易携手暴雪的重量级经典IP《暗黑破坏神:不朽》,还有由银汉游戏研发,哔哩哔哩游戏发行的横版格斗游戏《时空猎人3》等。
游戏行业供给侧的持续恢复,一方面有利于游戏公司后续产品线的稳定,另一方面游戏作为广告投放的主要行业,新游上线节奏加快将带动相关广告平台业务恢复。
不过从数量上看,这两批通过审批的游戏数量,较2020年期间版号发放平均数量还是有所下降的,游戏审批的整体趋势仍有逐渐收紧的态势,游戏行业精品化的趋势,其实并没有改变。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