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消息汇】2022.6.20 星期一

目录一、创新赋能协同效应凸显,转型空间可期 ——陕国投稳中突围记二、又一家信托公司增资获批,下半年展业机会有哪些?创新赋能协同效应凸显,转型空间可期 ——陕国投稳中突围记来源:21

【信托消息汇】2022.6.20 星期一

目录

一、创新赋能协同效应凸显,转型空间可期 ——陕国投稳中突围记

二、又一家信托公司增资获批,下半年展业机会有哪些?

创新赋能协同效应凸显,转型空间可期 ——陕国投稳中突围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22-6-20

6月6日,陕国投融资融券余额触底3.65亿,此后连续攀升。6月15日买入额更是达到7744.84万元,是之前连续4天的总和,而当天陕国投也收获了久违的大涨,一度触及涨停。

这连续10个交易日融资融券余额的持续加速上涨背后,是陕国投获得资金青睐、市场认可的重要表现。深究背后逻辑,离不开陕国投常年保持稳健的业绩以及自带的两大“稀缺光环”:国内首家上市非银行金融企业、国内为数不多的整体上市信托投资公司。

近年来,陕国投坚持市场化机制不动摇,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持续调优业务结构,在保持业务稳健发展的同时,通过创新赋能积极转型,给“稳”字又注入更多新动能。这家老牌金融股,也正迎来新一波价值重估。

穿越周期,稳中突围

2019年,金融业的行业环境正值急剧变化,这在信托类公司身上表现尤为明显。但作为直接上市的信托公司陕国投A,却在这一年交出“黑马”姿态的业绩单,老骥伏枥反而成为众人眼中的优等生。

不仅逆势崛起、以净利为首的多项指标纷纷创新高,尤为具有战略意义的是,稳住传统业务(政信、房地产和工商企业)的同时,在创新业务上进行大力拓展,积极探索固定收益、证券投资、PE股权投资、资产证券化、普惠金融、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七大领域,并蓄力财富管理革命,打造出一系列成功案例。

这一战略从2019年延续至今,助陕国投虽不轻松但却成功地穿越了疫后两年多的艰难。

2021年,面对信托行业转型的现实压力,陕国投经营班子坚决执行监管部门“两压一降”任务要求,在传统融资业务规模压降22.45%、同业通道业务清零、房地产业务规模总量控制的情况下,以“固收+信托”双轮驱动实现营业总收入19.0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9.77亿元,同比上升6.46%;实现净利润7.32亿元,同比上升6.79%,继2019、2020年后再创历史新高,超出行业平均值近3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达到6.09%,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2022年一季度,陕国投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1.76亿元,同比增长1.82%。这个成绩在当前内外环境下,虽不算亮眼但依然胜在稳定,完美匹配今年的经济总基调。

守正创新,打造组合拳

陕国投A业绩在逆势当中得以保持稳中奋进的法宝,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常说常新的词:守正创新。

简单四个字背后,有着陕国投坚定明确定位,持续强化主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坚守。因为其清醒认识到,对于信托公司来说,“真转型”早已不可避免,故此,战略管理在信托公司“求发展”乃至“求生存”中的价值更加凸显。

纵观近几年的发展与表现,陕国投的战略在始终围绕市场化改革主线的同时,注重特色化与专业化。

作为信托行业较早推动市场化改革的企业,陕国投持续深化机制改革,强化综合性财富管理平台建设、人才发展平台建设与多元金融平台建设。在深化国企三年改革行动中,陕国投主动承担并完成了董事会选聘与薪酬市场化两项试点改革,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市场化运营的机制;与此同时,以信托行业转型方向为风向标,陕国投进行事业部制改革,截至目前已形成了固收、证券、房地产、家族信托、普惠金融等事业部门,以此来推动信托专业化建设,为转型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2022年是资管新规元年,信托行业正式驶入大资管行业赛道。随着赛道拓宽,增强资本实力成为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最为直接的方式。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6家信托公司完成或推出自己的增资计划,陕国投正是其中之一。本次增资扩股是陕国投处于转型发展关键节点的重大战略举措,随着相关工作有序推进,其未来发展前景更值得期待。

经过上述一系列自上而下的系统性创新改革,发展驱动力从四面八方汇聚而至,陕国投信托主业也整体呈现收入上升、结构优化、创新成效显著的良好发展势头。据公开数据显示,陕国投信托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主动管理类资金信托规模占比77.12%。在信托资产规模较去年同期压降前提下,公司受托人报酬率同比增长33.6%。

多点开花,转型布局提速

守正创新机制下的一系列组合拳,为陕国投加速业务转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创新成果频出。

据观察,陕国投近些年的转型主基调,就是从融资业务向投资业务的转型,从赚取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向收取服务费为主的盈利模式转型。

标品转型是信托行业转型的重点,为此,陕国投实现了业务和投资研究的一体化,形成了宏观经济分析、中观产业分析、大类资产配置、具体的债项和股项策略分析的投研架构,为标品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在资产服务信托方面,陕国投充分发掘信托制度的优势大胆探索,升级信息系统,开发物业费、大修基金管理等领域的受托管理业务,以数字化赋能信托业务高效开展。

资产证券化受托作为监管鼓励的业务转型方向,陕国投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自2017年4月公司首单信贷资产证券化(CLO)落地以来,先后实现ABN、Pre-ABN、Pre-ABS、ABS等多单业务落地,陕国投参与资产证券化全链条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截至目前,陕国投资产证券化已累计落地规模超200亿元。

风险处置受托业务是处理企业市场化重组与破产受托的业务,需要发挥信托公司的协同效应。在该业务层面,陕国投立足本地积极探索,结合投融资业务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

财富管理转型创新,是保障陕国投募资金额连年创新高的基础,为此公司全力指导和加快财富条线升级,从组织架构改革着手,将财富事业部的产、投、研、销一体化,并与前中后台部门协同配合,不仅为客户提供财富保值增值服务,也将为客户带来一揽子的顾问式服务,打造“财富顾问+专家服务团”模式。同时,陕国投还开创了股权类、资产服务类、债权固定收益类等方面的三类产品线,满足多元化的理财需求,为转型创新提供重要支撑。

作为一家省属金融国企,陕国投始终以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地方建设为己任,在专精特新的科创热潮下,陕国投发挥信托服务优势,聚焦秦创原建设,创设规模30亿元的“秦创投”基金,并将以LP的形式认购规模不低于2亿元的“陕投成长基金”份额,并积极引入外部资本,推动优质项目的落地与科创企业的成长。

随着转型布局的提速,陕国投创新驱动发展已进入显效阶段,业务的整合带来的质效提升也在同时显现。在机制创新、业务创新的组合效应下,陕国投未来因转型而带来的红利也将更加凸显,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无疑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又一家信托公司增资获批,下半年展业机会有哪些?

来源:国际金融报 吴林璞2022-6-17

6月17日,记者获悉,厦门银保监局批复同意厦门国际信托通过现有股东以未分配利润同比例转增注册资本方式,将注册资本由37.5亿元增至41.6亿元。

此前,年内已有多家信托公司完成增资或披露增资计划。业内人士认为,在行业规模整体下降多年现在趋于触底反弹的情况下,信托公司增资更多是为了过渡期平稳转型需要,增加公司在转型期抵御风险的能力。

具体来看,信托公司年内增资情况如何?如何看待下半年的展业机会?

年内多家信托公司增资

上述增资完成后,厦门国际信托各股东出资金额(注册资本)和出资比例如下:厦门金圆金控股份有限公司出资33.28亿元,占比80%;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出资4.16亿元,占比10%;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资4.16亿元,占比10%。

官网信息显示,厦门国际信托前身为厦门市政府于1985年1月设立的厦门经济特区财务公司,1986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更名为厦门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是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银行金融机构。2007年8月,经原中国银监会核准换发新的金融许可证。

记者注意到,年内已有多家信托公司相继完成增资或披露了增资计划。

经纬纺机在今年4月披露的2021年年报中表示,公司董事会临时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中融信托以未分配利润26.68亿元转增注册资本的议案》,同意中融信托以未分配利润26.68亿元按照各股东持股比例转增注册资本。

转增完成后,中融信托注册资本由120亿元增至146.68亿元,各股东持股比例不变。经纬纺机表示,信托行业需要增加净资本实力,强化净资本管理将成为提升信托公司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

此外,在24亿元增资款正式到位、工商变更等全部工作均已完成的情况下,国通信托增资工作也已完成,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增至75%。

1月26日,中诚信托发布公告称,公司变更注册资本获得北京银保监局批复。据悉,增资完成后,中诚信托注册资本金由24.57亿元增至48.50亿元,将进一步提升资本实力,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官网信息显示,中诚信托初创于1995年11月,前身是中煤信托。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将其持有的中诚信托32.35%的国有股权全部划转给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人保集团成为中诚信托第一大股东。

下半年展业机会有哪些

有信托行业观察人士表示,在行业规模整体下降多年现在趋于触底反弹的情况下,信托公司增资更多是为了过渡期平稳转型需要,增加公司在转型期抵御风险的能力。一般来说,引入战略投资者多数是为了补足公司短板,提升专业能力,拓展业务范围,加速转型升级,增强资本实力,帮助公司脱困。

对于下半年信托公司的展业方向,金乐函数信托分析师廖鹤凯告诉记者,从基础产业信托方面看,展业空间还是很大的。一方面,因为疫情限制的业务会逐步回归,随着政策面利好和基建回暖,平台公司的融资需求会有所释放,虽然面临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信托公司的展业空间依然会得到较好支撑。

“而比券商、基金更灵活的操作模式、交易结构组合,也让信托公司在展业方面体现出自身的独特优势。”廖鹤凯进一步指出。

相关数据显示,5月基础产业类信托成立下滑,但成立规模仍保持在200亿元线以上。5月有超过10家城投平台发行的债券出现了几十倍的认购倍数,大基建托底经济是市场机构比较一致的判断。

另一方面,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表示,房地产类信托和工商企业信托在成立规模上处于低位,短期内大幅增长的可能性很小。

喻智告诉记者,结合信用环境和业务监管方面的情况来看,已有多家信托公司暂停房地产信托业务。因此,短期内房地产信托回暖的可能性不大。

此外,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信托公司已基本形成转型财富管理业务的战略共识。也要看到,行业过往的发展对产品依赖较大,因此在投顾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专业人士的数量方面依然相对不足。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

(0)
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清一色的头像清一色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2年6月20日 15:08
下一篇 2022年6月20日 15:08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643011589-QQbutton

手机:13798586780

QQ/微信:1074760229

QQ群:551893940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