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基事|一周大涨24%,这只ETF能跟着新东方翻身吗?
来源:读数一帜
监管明确,明星基金经理跳槽是声誉风险的重要来源
文 | 黄慧玲 实习生 林晴晴
编辑 | 郭楠
本周基事关注:监管机构发布基金公司声誉管理指引;赵蓓回归后调整产品任职情况;首只十年期基金申报;“固收+”中的可转债列入权益投资范围。
一周速览
本周A股市场显著回暖。截至周五收盘,上证指数一周涨0.97%,报3316.79点;深证成指一周涨2.46%,报12331.14点;创业板指一周涨3.94 %,报2657.21点。
板块方面,申万一级行业指数显示,汽车、电力设备、美容护理、有色、家电、非银、食品饮料、农林牧渔、医药生物的涨幅均超4%;煤炭(-4.28%)、石油石化(-1.47%)、钢铁(-1.80%)领跌。
基金方面,博时中证全球中国教育ETF一周上涨24%,重仓股包括新东方、中公教育、好未来、中教控股等。随着东方甄选直播间的走红,各大券商对新东方的观点也转为乐观。
摩根大通分析师认为,大部分投资者可能也不会因为开始尝试做电商业务本身就直接来买新东方这个标的。目前的进展非常积极,市场信心和关注度肯定是回来的。最近几天,市场的确在price in这部分改变,并且交易层面有逼空,导致股价上涨。根据摩根大通的测算,“如果单纯从账面价值的角度,新东方、好未来肯定被低估了。”
国内方面,农业类基金霸榜,财通基金沈犁投向农林牧渔板块的三只基金领涨,分别为财通新视野灵活配置(+11.83%)、财通多策略升级混合(+11.69%)、财通景气行业混合(+11.63%)。天治研究驱动、前海开源沪港深农业主题精选、金梓才旗下多只基金亦涨幅居前。
另一方面,油气基金大幅下挫,华宝油气等一周跌幅超10%。国内基金方面,投向以煤炭为代表的能源类行业基金领跌。英大国企改革主题股票(-7.73%)、万家双引擎灵活配置混合(-6.76%)、建信易盛郑商所能源化工期货ETF联接(-6.73%)、西部利得聚禾混合(-6.40%)等跌幅较大。
华夏基金申报持有期十年的基金
近日,华夏基金向证监会提交了“华夏未来远见10年封闭运作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募集注册申请,证监会官网显示已于6月14日“接收材料”。
市场上常见的基金封闭期在三年以内。目前锁定期最长的基金是5年,大多为养老目标基金。据悉,该基金为机构定制的偏股混合类产品,期限由华夏银行与华夏基金双方商议决定。
不过,设计如此长期的锁定期,该如何说服基民购买?后续能否保证运作的稳定性?这些对于基金公司来说都是巨大挑战。
赵蓓回归之后
回归后的第二天,赵蓓卸任了工银科技创新6个月定开基金经理一职。
6月9日,工银瑞信基金发布公告称,基金经理赵蓓将于6月13日起结束产假,返回工作岗位,并将恢复履行基金经理职责。此前,工银瑞信基金曾公告,赵蓓于3月21日开始休产假。
6月16日,工银科技创新6个月定开混合A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称,因公司工作需要和人员配置状况,赵蓓不再担任该基金基金经理,离任日期为2022年6月14日。变更后,该基金由原先共同管理的基金经理夏雨一人独自管理。
天天基金网显示,赵蓓自2020年5月20日起担任工银科技创新6个月定开混合A基金经理,整个任职期间回报率为2.8%。
截至2022年6月15日,工银科技创新6个月定开混合净值为1.0359,近一年下跌31.98%。
此外,赵蓓的代表作之一——工银医疗保健股票也发生了基金经理变更。
同日,工银瑞信发布公告称,谭冬寒不再担任工银医疗保健股票基金经理,该基金自6月14日起将由赵蓓独自管理。
至此,赵蓓名下共在管4只基金,分别为工银养老产业股票A+C、工银成长精选混合A+C、工银前沿医疗股票A+C、工银医疗保健股票。
“固收+”基金投资可转债计入权益投资范围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公司申报“固收+”基金时,会收到证监会提醒,基金投资范围中的可转债计入权益资产范围。
《读数一帜》梳理发现,相较于去年,今年获批且已发行成立的二级债基合同悄然发生变化,以满足新的监管要求。
以今年6月初成立的某二级债基为例,其基金合同中的“基金的投资组合比例”部分写明:本基金投资可转换债券和可交换债券合计不超过基金资产的20%。而在去年以及更早之前成立的二级债基合同中,没有设置此条限制。
《读数一帜》此前曾报道,许多基金在基金合同中并未写明可转债的投资范围,打着固收+的旗号,做成了权益类基金,对投资者产生误导。(详见《固收+变身固收-,公募基金打了哪些擦边球?》)
毋庸置疑,在合同中明示更加清晰的投资范围及各类资产配置限制比例,能够帮助投资者匹配到符合自身风险收益水平的产品,获取更好的投资体验。
基金公司应设新闻发言人
继银行、信托、保险、证券公司后,基金公司也正式迎来声誉风险管理规定。
6月17日,为完善基金管理公司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推动建立行业声誉约束机制,维护行业形象和市场稳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自律规则,借鉴境内外监管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基金行业实际,制定并发布《基金管理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下称《指引》)。
《指引》共计28条,分为5个章节,明确了基金公司声誉风险的管理目标、管理框架、组织责任等,要求建立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加强对基金公司的自律管理等。
《指引》详细罗列了声誉风险来源可以重点关注十二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相较2021年8月的征求意见稿,第七条“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工作人员变动”为新增内容。对应的正是明星基金经理跳槽引发的舆论情绪。
《指引》明确提出,基金公司应建立健全声誉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健全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并指定新闻发言人。
《指引》强调,基金管理公司应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有效防范和控制声誉风险,妥善处置声誉事件,减少对投资者造成的损失和对行业造成的负面影响。
《指引》明确,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声誉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董事会、管理层、各部门及分支机构应明确责任和义务。基金管理公司应当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团队开展声誉风险管理工作,并由一名高级管理人员牵头负责。
《指引》还表示,基金管理公司应设置或指定新闻发言人,其职责包括针对新闻媒体和公众关注的公司重大事项、重要活动及经营管理行为,阐述公司观点和立场;澄清虚假、不实和不完整信息,为公司和行业发展营造客观、良好的舆论环境;以及其他新闻发布职责。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