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如何成为农险转型升级重要引擎?这份白皮书给出政企联动“解题思路”

来源丨保险秘闻  农险是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6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近日发布的《科技助力农险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2)》(以下简称《白皮书》)分析认为,在国家政

  来源丨保险秘闻  

  农险是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6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近日发布的《科技助力农险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2)》(以下简称《白皮书》)分析认为,在国家政策支持和需求升级共同推动下,我国农险将持续扩面、增品、提标,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巨大。

  《白皮书》显示,以国际经验法测算,农险保费规模于2025年将超过1600亿元,2035年达到6000-10000亿元。同时,随着农险在产险业务中占比逐步提高,2025年将成为财产险公司第二大非车险险种。

  我国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农险保费收入第一大国

  据了解,《白皮书》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联合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产险”)共同编制。

  《白皮书》显示,2021年,我国农险保费规模为965.18亿元,同比增长18.4%,连续两年保持全球农险保费收入第一大国的地位。

图片来源:壹图网图片来源:壹图网

  近年来我国农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不仅直观表现在保费收入规模持续增长上,还突出表现为农业产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财政支农资金倍增效果充分发挥,有效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顺利实施,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定价机制不断健全,科技赋能持续加强。

  科技成农险动能转换的核心驱动力

  值得关注的是,《白皮书》还指出,相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农险还面临业务成本高、作业效率低、信息不对称等挑战,亟须通过科技与保险深度融合,提升市场运行效率。例如,传统的农险承保、核保及定损等工作大多是通过人工实地采样的方式进行,工作量巨大且繁琐,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理赔周期过长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农险服务发展水平。

  《白皮书》提出,科技是农险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和动能转换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农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实际上,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移动互联、3S、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代表性的信息技术开始不断应用到农险业务流程和场景中,对于增强农险服务能力,提升农险精准化程度,提高农险监管效能,推动农险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比如,3S技术包括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空间、卫星定位与导航、计算机等多学科技术的高度集成,主要用于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3S技术支撑下,平安产险探索建立以“移动终端+卫星遥感+鸟瞰无人机+线下验证”四位一体的查勘定损模式,打造“天、空、地”一体化的农险立体化服务体系,实现了高效“按图承保”和“按图理赔”。

图片来源:壹图网图片来源:壹图网

  具体而言,各类技术服务保险机构实现移动作业、精确承保、精准理赔、创新产品及精准评估风险,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效率。比如,在理赔时,业务员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完成查勘信息采集,经过线上核赔后,将赔款“闪赔”到农户手上。

  政企联合为农险打开“解题思路”

  正是得益于农险科技的创新应用,支撑着政府、保险经营机构和农业生产者三大主体的农险活动,促进农险补贴监管、农险经营管理以及农业生产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最终推动我国农险整体高质量发展。

  在技术支持下,政府可以通过与保险机构建立政策性农险大数据平台等方式,聚焦保险行为监管、保费补贴管理和社会公众服务等方面,提升监管补贴效率。

  在新型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农业生产主体通过网络公示、宣传教育、信息推送及金融联动等手段,不断推动农业生产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比如,在气象、价格等大数据支持下,政府和保险机构可以推送气象灾害预警、农产品价格波动信息等,提醒农户及时做好灾害防御和售卖计划,降低损失。

  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探索农险与科技的融合路径。我国农险科技自2017年起呈现爆发态势,越来越多保险企业开始将更多新技术应用于农险中。

  对此,《白皮书》以“平安产险科技驱动的农险解决方案”为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在助力政府提升农险治理能力方面,平安产险协助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研发了全国首个农险综合信息平台,推出承保理赔信息线上采集、各级财政补贴线上申请审批等功能,实现农险数据一张图。平安产险董事长兼CEO孙建平表示,未来,平安产险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科技在农险高质量发展中的应用。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

(0)
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清一色的头像清一色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2年6月17日 23:27
下一篇 2022年6月17日 23:28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643011589-QQbutton

手机:13798586780

QQ/微信:1074760229

QQ群:551893940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