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碳中和目标大比拼:长城最有野心,比亚迪的燃油车份额已不足1.5%

国内汽车厂商也变得紧张起来了,这有助于更快实现它们为自己制定的雄心勃勃的碳中和目标。

近日,欧洲会议立法者投票支持关于欧盟从2035年起禁止销售汽油和柴油汽车的法案。虽然该法案尚未最终定案,但已获得了很多车企的支持。

福特和沃尔沃公开支持欧盟到2035年停止销售内燃机汽车的计划,并已经制定了相关退出计划。大众汽车集团和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也发布声明表示支持,但还没有明确说明何时停止销售内燃机汽车。

大众表示:“该法案雄心勃勃,但可以实现”,并指出该法案是 “在生态、技术和经济上尽快取代内燃机的唯一合理方式。”奔驰则表示已经准备好在2030年之前销售100%的电动汽车。”

虽然有观点认为欧盟立法者过于理想化,没有考虑各国和各家车企的实际情况,但终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没有变,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大众和奔驰的大本营所在地德国,就在去年宣布要将“碳中和”的实现时间从2050年提前到2045年。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制定的“碳中和”目标相对实际——2030年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在这一宏观政策下,中国车企已开始行动起来,纷纷拿出了应对“双碳目标”的计划。

日前,随着北汽集团“BLUE卫蓝计划”碳中和战略的发布,国内已有多家汽车集团发布了围绕“双碳目标”政策制定的减碳计划。

中国车企碳中和目标大比拼:长城最有野心,比亚迪的燃油车份额已不足1.5%

根据车云不完全统计,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长安汽车、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城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等汽车企业先后制定了碳中和计划。

其中大多数车企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表都要早于国家目标。比如,长城汽车要在2045年实现碳中和,相同目标的车企还有上汽集团和长安汽车。可见,车企要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普遍都比国家目标提前至少10年,以此表达它们对国家战略的积极拥抱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感。

汽车企业实现碳中和的首要方式是将产品线全面转向电动化,但它们的电动化目标却千差万别,其中也能反映出各家车企的转型决心。

中国车企碳中和目标大比拼:长城最有野心,比亚迪的燃油车份额已不足1.5%

长城汽车制定了“2025年实现年销400万辆目标,其中80%将是新能源汽车”的宏伟电动化目标,是所有主流车企发布的的2025电动化目标中最有野心的一个,可见长城汽车的转型决心之坚定。

多数主流车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它们的2025电动化目标一般在所有销量中占比30%~40%。比如,一汽集团是40%,上汽集团是不低于32%,长安汽车是35%,吉利汽车是超过40%。

但普通用户可能更为关心的是,不论口号喊的有多响,最后能否实现才是关键。

在该方面,也许国内传统车企都应该学习比亚迪,因为它是国内首家宣布即刻停止生产燃油汽车的传统车企,即使放眼全球,比亚迪也是全球首家敢于宣布立刻停产燃油车的传统车企。

比亚迪停产燃油车的勇气来自于电动车的销量份额急剧增长,以致于燃油车的份额急剧减少,目前比亚迪的燃油车销量在所有销量中的占比已不足1.5%。根据上险数统计,比亚迪汽车5月销量103141辆,其中新能源汽车101692辆,燃油汽车1449辆。

可见,比亚迪停产燃油车一事并没有让多少人感到惊讶,因为这是量变产生质变的自然结果,只是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

也许,从比亚迪宣布停产燃油车的那一刻起,国内汽车厂商也变得紧张起来了,这有助于更快实现它们为自己制定的雄心勃勃的碳中和目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车云”(ID:cheyunwang),作者:王瑞昊,清一色财经经授权发布。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

(0)
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清一色的头像清一色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2年6月17日 23:03
下一篇 2022年6月17日 23:03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643011589-QQbutton

手机:13798586780

QQ/微信:1074760229

QQ群:551893940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