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微策略的大策略。
微策略真是这轮周期玩出币圈最大的金蛋,不到两年时间,票面盈利超过 150 亿美金。
它不仅仅是股、债、币三重套利,关键是把 MSTR 这个股票变成传统金融里真正的比特币(近日 MSTR 交易量超过比特币 ETF 总和),可谓 “借假修真” 登顶之作。
Michael Saylor 既不是华尔街蓝血出身,也算不上币圈 OG,真是乱拳打死老师傅。
我这里浅谈下他的交易结构设计的几个关键部分:
股 / 币关系
这两者有两个关键的飞轮,一个是股票溢价发行,购买比特币,推动比特币上涨,提升其每股净资产和收益 , 这是线性的杠杠;
第二个飞轮是融资买币,利润增速加快,估值倍数扩张(p/b, p/e 变大),股价从线性到指数杠杠跳跃,市值和股价上涨超过比特币本身价格上涨。
股 / 债关系
MSTR 市值上涨,推动进入更多指数,更多交易衍生品出来,交易量上涨,降低股、债融资成本,可债可股的结构,进一步降低整体负债率率。
微策略的可转债也是一个非常精致的设计(充满了巴菲特智慧)。
可转债基本是中长债(5 年期,至少跨越 1 个币圈周期),大部分都是零息,期间本金不做任何偿还。确保期间没有部分还款和利息支付压力,进一步降低币价下跌的螺旋导致债务违约风险。
更厉害的是,与传统可转债不同,转股、现金偿还的选择权在微策略而不在可转债持有人,从根本上避免可转债到期无法偿还导致违约问题(最坏情况直接全部转股)。这融资溢价能力非同一般。
虽然大家普遍认为发债增加负债率,提高风险溢价,对股价不利,但这种可转债本质上是主动权完全在微策略的 “可债可股” 工具。对股价 / 股东是非常友好的。
币 / 债关系
债是美元计价,在币本位立场上,购买力无限趋零,而且可转条件主动权在微策略,借一个购买力无限趋于零的 “债” 去买购买力无限大的比特币,特别是 0 违约风险的结构,从长周期看,是个不会输的局。
在币圈和传统金融都不少年份,确实没看到这样能在把股 / 债 / 币三重套利玩这么极致的高手。
很多人都猜测微策略的结局会不会是股票版的 Luna。 我觉得整体风险结构上两者没任何可比性,更谈不上所谓死亡螺旋。
至于飞轮什么时候不转,音乐什么时候停止,核心在于股票和单股净币高溢价能维持多久。
如果市场趋势打破预期,比特币衍生工具供给增加,微策略的股 / 币溢价缩小到 1.2 以内,这种融资就很难持续。但微策略依然会是大赢家。
微策略这种长期赢面的结构性构建,在传统金融世界,真可媲美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
从溢价水平来看,MSTR 干到 1 万亿,感觉比以太坊到 1 万亿还容易点。
最后几点。微策略现在对比特币溢价 300%,二级市场参与者,如果不理解其中变量,风险是极高的。不断增长的体量,意味着溢价只会缩小而不是扩大;持续融资能力,是把溢价由虚化实的变量之一。
另外,最好是人人都学微策略,如果一百个上市公司都学它的 bitcoin standard,把比特币整体持仓成本抬上去,等于一起帮它削溢价泡沫。
其它资产(比如 eth,sol,meme) 是否可以复制同样的策略?这个策略成立的核心是有足够多的对手方愿意接受类似的可转债条款,而它们接受的原因是有更多的对手方希望获得对比特币不同风险组合的敞口。
eth/sol 这类资产在流动性之外,叠加了更多经济模型、技术和市场风险,操作难度大很多,但潜在收益也大,说不好能搞出一个 degen 版微策略。
我感觉庄们已在摩拳擦掌。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