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国新办举办“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部长提出,下一步将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地方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和财力空间来促发展、保民生。除每年继续在新增专项债限额中专门安排一定规模的债券用于支持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的债务外,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
2023年至今,化债一揽子措施下,特殊再融资债与特殊新增专项债配合区域集中化债。2023年至2024年10月14日,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规模突破1.5万亿元,未披露“一案两书”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突破1.1万亿元,助力推进隐债化解。
本轮化债增量措施展望:结合发布会表述与十年化债目标期限,本轮化债节奏将进一步提速。用于置换债务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或与第四轮化债一致,在短期内集中放量。
2024年截至10月14日,未披露“一案两书”新增专项债与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规模总计为1.12万亿元,相较2023年放缓。按照2015-2018年置换债券发行规模及2023年以来特殊再融资债/特殊新增专项债券年均发行规模推算,预计新一轮政策出台后,2025-2027年特殊再融资债、特殊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将维持高位,以保证化债目标按期完成。
中短期来看,化债措施将进一步强化城投“资产荒”行情,中短久期城投信用利差中枢有望进一步下行,2024年以来,城投债供给持续压缩,预计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进一步提升后,“开前门,堵后门”趋势将更加明显,涉隐城投债券或将被整体置换,其余城投债募集资金用途或被严格限制在借新还旧框架之内,城投债市场规模将持续收缩,加之化债措施落地后尾部区域偿债压力进一步缓解,未来中短久期城投债信用利差中枢有望持续下行。
长期来看,隐债清零过程中平台将进一步与政府信用脱钩,长期城投债利差或呈分化格局。长期视角来看,城投平台与地方政府信用脱钩方向较为确定,近期政策推动下,城投平台在:(1)隐性债务已清零但经营性金融债务尚有存续;(2)已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完成市场化转型,(3)发布关于退出政府融资平台的公告,征得三分之二金融债权人同意后,可申请退出融资平台名单,2024年至今已有多家有存量债券余额的平台在符合上述条件后,公告退出融资平台名单。
化债政策进一步推动下,预计未来2-3年内绝大多数平台将符合退平台条件,长期来看,退平台后城投债收益率将与平台自身的资质与市场化转型顺畅程度挂钩,呈现分化格局。
结合当前等级利差与期限利差,拉久期与资质下沉需更加谨慎,可针对中短久期具有一定利差保护城投债适度配置。截至10月14日,3Y期及以上城投债等级利差均位于2023年以来50%分位数以下,1Y内AAA-、AA-级及AAA-、AA级等级利差处于历史较高分位数,且利差绝对值相对较高,尚存一定压缩空间,针对短久期城投债可适度下沉至AA-级增厚收益,3Y期城投债可适度关注强经济省份AA级城投债配置机会,考虑到当前期限利差均处于2023年以来偏低位置(20%分位数以下)及平台与地方政府信用脱钩预期,拉久期策略性价比相对不高。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