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冠新增感染病例再次上升 更头痛的是长期新冠难解决

美国新冠每日新增再次上升至10万人以上,仅从现有已公布的数据来看,已有将近四分之一的美国人感染过或正在感染新冠。

清一色财经6月6日讯(编辑 马兰)根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统计,美国6月3日报告新增139,808例新冠感染病例,7日平均感染数为97,611人,较一月前同一时期上涨了约10倍。

image

即便上述数据已经显示美国新冠感染人数的再次大幅抬头,但由于检测量的减少,专家警告美国的实际感染人数可能是数据报告的五倍。

仅从现有已公布的数据来看,已有将近四分之一的美国人感染过或正在感染新冠。

而由于疫苗的大量接种和药物的有效治疗,美国民众越来越趋向于忽视新冠在人群中的传播,而这也导致新的风险正在不断酝酿。

重症和死亡下降

尽管美国病例大幅新增,但死亡人数相对平稳,并未出现大幅增加,不过每日仍有将近350人死于新冠病毒。此外,根据媒体追踪,美国住院人数小幅上升至27000人左右。

死亡和住院人数的相对平稳,表明了疫苗和治疗药物在治疗重症和减少死亡率上的显著功效,它们帮助下降了90%的死亡率和住院率。

密歇根大学传染病专家Preeti Malani表示,现在新冠感染病例已经与住院和死亡部分”脱钩“,这大大减轻了医院的压力。

死亡与重症的阴影被冲淡,这也让美国居民对新冠的恐惧有所减少。餐馆和酒吧再次人满为患,大多数人出行也不再坚持佩戴口罩。

这也是近期美国当地病例激增的一大原因。

尽管拜登政府中的卫生官员仍在不断呼吁人们在”高“风险地区佩戴口罩,但拜登本人已经开始对口罩避而不谈。

上周四,白宫的新冠相应协调员Ashish Jha甚至开始提前庆功:”我们看到病例在增加,每天有近10万例病例,但我们看到死亡人数比总统刚上任时降低了约90%。“

但在专家眼中,新增病例数据仍在提示风险。更多的感染仍在引发新冠肺炎,不断造成重症和死亡,同时也在为新的变种提供“温床”。

乔治华盛顿大学公共卫生教授Leana Wen表示,仅凭案例不能说明全部情况,并不应该用2020年和2021年的情况来做简单的比较。

长期新冠仍保持神秘

相对于老年人和免疫力较弱人群直面新冠病毒死亡威胁,年轻人一向被视为抵抗力更强,自愈能力更高的人群,因此更多年轻人对于新冠病毒有些不以为然。但专家近日警告,接种过疫苗的年轻人也会面临新冠风险——感染新冠,而且治愈后有人还会出现长期新冠症状。

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估计,10%-30%的新冠感染将导致长期新冠症状。而去年8月的一篇论文则认为,80%的患者在最初症状后的14到110天中会出现长期的疾病。

根据一名联邦官员的预计,长期新冠可能影响到了近2300万美国人。

科学家也试图对长期新冠症状进行归类,华盛顿特区国家儿童医院的传染病专家Alexandra Brugler Yonts博士将其分为:

  • 长期的器官性损伤,如肺损伤;
  • 由新冠病毒引发的炎症;
  • 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例如站立或坐下时血压和心率波动巨大;
  • 持续的新冠病毒活动;
  • 免疫系统对新冠反应过度纠正而导致现在对病原体反应不足。

而去年7月英国医疗顶刊《柳叶刀》也发布过一项重磅研究,其中就指出人体11个器官系统中,已发现10个系统会出现长期新冠的症状。

专家敦促美国人避免感染,因为目前对新冠的长期影响,学界依旧并未明确,很多疾病并不如现在设想的那般”无所谓“,而是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和检测来进行确定。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传染病药物教授Stuart Ray表示:”我不认为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经验来研究得过新冠后的长期影响。我也没兴趣去冒这个未知的风险。“

紧迫感不断降低

尽管卫生官员和学界都在不断强调避免感染新冠的重要性,但美国从上至下都已经透露出散漫或“躺平”的势头。

拜登政府此前就发出警告称,如果国会不提供更多的资金,今年秋天将没有足够的资金为美国人购买新的疫苗,对抗奥密克戎新变体。

而这项资金请求已经被搁置了数月之久。这也反应了美国政界在新冠问题上表现出的不够重视,连民众对这个议题敏感性也大幅降低。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系主任Bob Wachter则建议:”如果你不想感染新冠病毒,现在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时期。但如果你的目标只是不感染严重的新冠病毒或死亡,那么这种风险会相对较小。“

然而,不断突变的奥密克戎始终在警告我们,病毒的步伐迈地比想象更快,疫苗对新变体的有效性出乎意料地降低,也在用事实反驳风险减小的言论。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

(0)
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清一色的头像清一色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2年6月6日 17:35
下一篇 2022年6月6日 17:36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643011589-QQbutton

手机:13798586780

QQ/微信:1074760229

QQ群:551893940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