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亏百亿交付不到8万辆 威马汽车也想上市了

来源:深蓝财经哪吒汽车和零跑相继递交招股书三个月后,此前一同被传上市的威马,也终于有了新进展。6月1日上午,威马汽车在港交所披露了招股说明书,拟在港交所上市。这是威马从科创板撤退一

  来源:深蓝财经

  哪吒汽车和零跑相继递交招股书三个月后,此前一同被传上市的威马,也终于有了新进展。

  6月1日上午,威马汽车在港交所披露了招股说明书,拟在港交所上市。这是威马从科创板撤退一年多后,再次启动上市计划。

  但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行业竞争更加激烈,融资环境也变得严峻起来,而威马自己,因为亏损加剧,资金也更加紧张了。

  从曾经造车新势力的第一梯队、“四小龙”之一,威马这几年一直在掉队,不仅从造车新势力的第一梯队掉落至第二梯队,就算是在第二梯队里,去年威马的交付量相继被哪吒和零跑超越。

  如今三者相继递交招股书,注定会被拿出来比较。谁能成为“蔚小理”之后,下一个实现IPO的造车新势力?这个问题的悬念又增加了。

  1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威马曾经是一个“尖子生”。

  威马是最早踏入新能源赛道的新势力之一,在同期宣布造车的新势力中,威马是最受外界期待的一个,因为它是唯一一个“专业选手”。虽然李斌和李想造车前也从事过汽车相关行业,但只有威马创始人沈晖,是和汽车制造业相关,曾担任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兼副总裁、沃尔沃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董事长。

  行业工作多年的沈晖,在造车上更有经验。和其他造车新势力不同,沈晖当初造车集齐了能源、汽车零部件、整车公司、软件等汽车制造企业所需要所有经验,最好了充足的准备,走上了自建工厂的“重资本模式”。2018年,威马实现自有工厂量产。目前,威马位于浙江和湖北的两个生产基地总产能已经达到25万辆。

  专业选手往往也更受业界的关注和信任。其投资者阵营也十分强大,不仅红杉中国、成为资本、SIG海纳亚洲等知名机构,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还有上海国资投资平台、合肥国资平台、上汽集团等“国家队”。就连李嘉诚家族、澳门赌王何鸿燊家族等港资财团,也在其中。

  当时,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还被称为“F4”“新造车四小龙”,但如今,第一梯队只见“蔚小理”,不见威马了。“蔚小理”相继实现上市以及二次上市,而威马还在坎坷中继续朝着上市前行。

  威马上市首选其实并非港股,而是科创板。2021年2月,威马汽车便已完成科创板的上市辅导。但今年4月初,威马汽车被曝主动放弃科创板IPO申请,并计划赴港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递交港股招股书的哪吒和零跑,也在科创板碰壁。

  可以看出,这一轮新势力上市的比拼主要是“第二梯队”的这三家选手。几乎同时递交招股书,注定三者会被互相比较。

  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威马就是那个尴尬的。

  2

  车卖得少,钱亏的多

  威马的尴尬在于:来的早,跑得慢,花的多,卖得少。

  作为曾经最早宣布造车的新势力之一,威马曾经和“蔚小理”一起被称为“新造车四小龙”,但如今却掉到新势力第二梯队,同第二梯队的哪吒汽车、零跑汽车一同冲刺IPO。

  最尴尬的是,2021年上半年开始,威马汽车的交付量也被哪吒、零跑反超。

  去年全年,威马汽车的总交付量为44152辆,而第一梯队的“蔚小理”都在9万辆以上,是威马的两倍以上,而第二梯队的哪吒汽车全年销量也达到了近7万辆,刚开始正式交付不久的零跑汽车以43121辆的交付量,步步紧逼。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底,威马汽车累计交付电动汽车83485辆,还不到“蔚小理”去年一年的交付数据。

  而今年上半年,去年步步紧逼的零跑还在持续发力。1-5月,零跑累计销量达40735辆,同比猛涨419.3%。而据众车网数据,今年1-4月威马汽车的月均销量尚不足4000辆。

  尽管沈晖表示,威马没有掉队,只是在静默期。但从各种数据来看,威马的掉队,已经成了不容否认的事实。

  不仅车卖得少,威马钱亏的不少。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威马汽车年内分别录得亏损41.45亿元、50.84亿元、82.06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则为40.44亿元、42.25亿元以及53.63亿元,三年累计经调整净亏损为136.32亿元。

  虽然造车新势力,目前都还是在“亏钱卖车”,但威马的亏损程度,还是让人大吃一惊。

  仅以去年数据来看,去年蔚小理的亏损分别为40.2亿元、48.6亿元、3.2亿元,而威马的亏损却高达53.63亿元,成为2021年实打实的“亏钱王”。

  持续亏损再加上销量不佳,威马的资金状况已经十分紧张了。招股书显示,过去三年,威马一直在向银行借钱。2019年、2020年、2021年威马分别向银行借款24亿元、64亿元、100亿元。今年4月,威马又向银行借了两笔贷款,合计10亿元,为期两年。

三年亏百亿交付不到8万辆 威马汽车也想上市了

  一边开源,一边也在节流。从近三年的研发费用来看,威马似乎也在压缩研发费用,解约成本。据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威马分别耗资8.928亿元、9.921亿元及9.812亿元。其中2021年在收入大涨的情况下,研发费用不升反降。

  另外,有内部人士透露,公司目前已经锁紧了大部分财政支出,砍掉了很多研发费用、营销费用以及固定支出,甚至总部大楼还欠着几千万的物业费。

  上市融资,这是威马如今最迫切的事情。

  3

  频频出现质量问题

  新能源汽车有故事,也少不了“事故”。号称“产品品质要向沃尔沃靠拢,成本控制向吉利学习”的威马,在质量上也频频翻车。

  据媒体报道显示,2020年9月23日至10月27日,一个月内,威马汽车EX5先后在浙江、福建、泰州、北京等地爆出五起自燃事故。

  尽管此后,威马宣布召回1282辆汽车,并表示是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的电芯出了问题,但之后威马汽车依旧频频发生自燃事故:

  2021年12月,短短四天事件,郑州、海口、三亚三地连续出现威马汽车EX5自燃事故。

  今年4月19日,海南海口市某充电站内的一辆威马EX5又出现自燃。这已是近年来威马被曝出的第11次自燃事故。

  今年315期间,威马汽车还被广东省315晚会曝出利用给车主保养的时机,私自对车主车辆进行了锁电操作以规避风险。大量车主反映在接受威马免费到店检查车辆的邀请后,自己的车出现了续航缩水的现象。

  自燃、“锁电门”,这些都让原本就销量不佳的威马汽车,再次带来负面舆论。而如今,威马将希望放到了其尚未交付的新车M7上,但能否靠它实现“逆风翻盘”,扭转销量和口碑,还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作为造车新势力中罕见的“正规军”,从汽车制造业出来的沈晖和它的威马一直被行业内外寄予厚望。而沈晖也走了一条和其他玩家不同的道路——自建工厂。

  曾经威马认为,自建工厂才能做好品控、把控好产品质量,到如今看来却不尽如此。

  产品质量可以通过研发、品控等环节改善和把关,但资金链一旦断了,威马面临的将是前所未有的危机。

  尽管产品质量、销量问题还在威马头上还围绕,但眼下,威马只有成功上市融资,才能有逆风翻盘的前提。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

(0)
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清一色的头像清一色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2年6月3日 16:30
下一篇 2022年6月3日 16:48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643011589-QQbutton

手机:13798586780

QQ/微信:1074760229

QQ群:551893940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