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联首席经济学家埃里安最新撰文指出,美联储过于依赖数据来作出决策,可能是自找麻烦。以下为全文内容。
经济数据影响美联储的政策方针固然是正确的。然而,从数字中获取信息与被数字挟持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区别,尤其是在美联储的政策工具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存在滞后性的情况下。事实上,美联储经常重复的“数据依赖”的口头禅可能会导致另一个错误。
需要肯定的是,高频更新的数据对于经济状况和政策反应的任何评估都很重要,因其让人们得以了解经济如何运作。它们应该为官员们的想法提供信息和影响,但这不适用于对经济前景缺乏战略观点的情况。
在当今的经济中,过度关注数据会使风险的天平倾向于在太长时间内保持过于严格的利率,从而过度增加产出损失、失业率上升和金融不稳定的可能性。
美联储现阶段对数据的过度依赖源于其在2021年将通胀形势误判为“暂时性”的。由于“忽略”物价压力上升的多个指标,官员们在抗击通胀方面落后了,最后被迫大幅加息。反复出现的预测错误和沟通不畅加剧了美联储的困境。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政策制定者从“忽略”数据转向将其作为核心焦点,这一点从官员言论中强调的次数中可以明显看出。事实上,这种依赖已经成为美联储决策和沟通的决定性因素,并导致了不平衡的信号、反应性举措、突然转向和不必要的市场波动。
美联储对数据的依赖可以用开车时看后视镜而不是透过挡风玻璃来类比。前一种驾驶方式适用于直路,但在其他情况下是有问题的。同样,在经济拐点期间,美联储依赖数据可能引发政策失误的风险也特别高。
随着CPI年率从2022年6月略高于9%的峰值暴跌至1月的3.1%,美联储基本上走的是一条笔直的道路。然而,在这条道路的“最后一英里”,政策制定者面临着更多的曲折,最近公布的1月CPI和PPI数据的升温程度超出了预期。
考虑到目前的通胀动态,包括商品通胀放缓和继续高企的服务通胀之间随时间变化的拉锯战,美联储从现在开始不太可能面对一条笔直的道路。在确定最终联邦基金利率的一些重要决定因素时,也存在一些复杂的问题,比如中性利率在何处,或者在当前全球供应链不断变化且不够灵活的情况下,美国2%的通胀目标是否合适。
现在是摒弃过度依赖数据的时候了,这种依赖有可能使美联储的思维过于落后,政策执行过于被动,并在讨论经济和金融问题时过于狭隘。历史数据不应成为政策制定的唯一决定因素。这种对数字的持续痴迷应该让位于其他方法,包括对经济发展方向的战略愿景和前瞻性见解。
美联储在这方面能取得多大程度的成功,很可能决定着美国经济是实现人们渴望已久的软着陆,还是制造又一次破坏经济福祉的政策失误。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