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机构主动配债规模达到8400亿元,利差快速压缩下,机构配债止盈预期仍不大

①1月份机构主动配债规模达到8400亿元,其中大行、农商行、保险1月累计净买入债券规模分别为2004亿、1684亿和1576亿,居所有机构前三。
②2月“资产荒”或边际缓解,配置盘主导的“买买买”行情可能边际减弱,债市主线或逐步回归对基本面和资金的定价。

清一色财经2月6日讯债市在1月份迎来了“开年牛”。在以银行、保险为主的机构资金快速进场下,债市整体收益率快速下行,截止1月31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2.56%下行12.7BP收于2.43%,1年期国债收益率自2.12%下行23.6BP收于1.88%,期限利差扩张至55BP。

不过进入2月份以来,随着“开门红”效应减弱,同时债市利率大幅调整,今日10年期国债收益反弹力度高达6.2bp。面临权益市场强势反弹,即将进入跨年行情的债券市场,配债的机构行为又将迎来哪些变化?机构配置盘是否有止盈动机呢?

1月份机构主动配债规模达到8400亿元,信用利差快速压缩

去年年底机构“抢跑”持债曾引起市场的关注,受银行和保险机构在存款和保费的“开门红”作用下负债端扩容推动配债力量较强,共同推动收益率快速下行。

数据方面,据华创固收团队统计,1月份机构主动配债规模达到8400亿元,其中大行、农商行、保险1月累计净买入债券规模分别为2004亿、1684亿和1576亿,居所有机构前三。

结合信用利差来看,信用债风险溢价已被压缩至极致,利差均值走扩的行业快速下降。

据中金固收团队统计,1月份利差均值走扩的行业仅占比7%,与去年12月份的72%相比明显下降。其中非国企中利差下行幅度居前的板块为AA级租赁(31bp)、AA+级租赁(18bp)以及AA级地产(17bp),而国企则受益于部分城投债利差回落,其中广西、陕西和天津弱资质主体利差压缩尤为明显。

图:2024年1月份各行业利差情况(单位:bp)

image

数据来源:中金固收,清一色财经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中金固收团队表示,在机构大力配债的趋势下,行业间分化程度有所加剧。其中仅有AA-级地产以及AA级零售表现为利差大幅上行,分别为227bp和78bp。

收益率变化方面,据中银固收首席刘雅坤表示,截止1月31日,各品种收益率保持全线下行,等级越低下行幅度也越大,其中3Y AA-城投债收益率下行幅度最大达59.67BP。

此外,对于地产债,刘雅坤表示久期越长收益率下行越明显,不过AA等级下行幅度最大,其中5Y AA级地产债收益率下行最多达194.44BP。

机构配债会迎来止盈期吗?

无论是信用利差收窄还是收益率下行,信用债的性价比都在进一步收窄,那么机构配债会迎来止盈期吗?多数机构给出的判断是“不”。

兴业固收首席黄伟平对此表示,考虑到保险等机构负债端规模稳步增长,叠加负债端成本有望下降背景下(2023年银行连续3次下调存款利率,保险负债端成本进一步下调或是大概率事件),短期配置盘对信用债的需求可能仍然形成一定支撑,趋势性止盈可能性不大。

展望2月份,华创固收团队在最新研报中认为,随着银行“开门红”效应或边际减弱,2月银行配债增量或从1月的8500亿下降至7900亿,此外考虑到保费目前增速在20%附近,参考去年保险配债节奏,2024年2月保险配债增量或从1600亿上升至2000亿。与此同时,2月作为理财和基金机构的配置“淡季”,两者的配置资金或在2063亿元和1000亿元附近。

华创固收认为,2月“资产荒”或边际缓解,配置盘主导的“买买买”行情可能边际减弱,债市主线或逐步回归对基本面和资金的定价。

天风固收分析师孟万林也表示,目前处于跨年的“鱼尾”行情,同样不建议追涨。 “从历史分位数来看,长久期信用类资产收益率多数接近0%的极低点位,同时信用利差分位数多在10%以内,不过短久期债券受资金面影响,较多品种分位数高于20%,或还存有一定空间。”孟万林表示。

图:各品种信用利差分位数

image

数据来源:天风固收,清一色财经整理

不过在黄伟平看来,短期内债市很难有触发利差回调的因素发生。中短久期(3年以内)以及偏高等级(中债隐含评级AA+及以上)的信用债参与度上,可适度加杠杆套息的策略增厚收益。

中金固收团队进一步认为,展望2月,利率仍有下行空间,信用债供给受春节影响,或出现下降,不过需求端同样或面临下降,主要受取现及银行加强存款吸取影响,因此2月份信用债供需或维持弱平衡,信用利差维持低位,进一步压缩或面临阻力。

板块方面,中金固收表示城投短期配置价值仍存;地产方面,混合所有制及优质民企受益于政策或有机会,但建议结合政策执行情况右侧进入;二永债方面,部分投资者通过投资二永债拉久期或短久期适度下沉,并且近期银行资本债供给低于预期,供需关系较好,需关注3月末资本新规影响下中低资质银行资本债是否会有抛压。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

(0)
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清一色的头像清一色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4年2月6日 20:07
下一篇 2024年2月6日 20:15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643011589-QQbutton

手机:13798586780

QQ/微信:1074760229

QQ群:551893940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