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月26日讯发布定增计划、投入研发生产,本是利好信息,但盛美上海45亿元大额募资计划发布,却引发投资者不满,顺便还被质疑“带崩”A股半导体板块。
昨日晚间,盛美上海发布公告称,公司拟过45亿元,用于研发和工艺测试平台建设项目、高端半导体设备迭代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今日开盘后,盛美上海股价一路下坠,收跌11.68%,在半导体板块跌幅居前,同时聚辰股份、艾为电子、纳芯微等多只个股跌超6%,通富微电、长川科技、兆易创新等个股跌超7%。
从定增预案来看,盛美上海拟募集的45亿元资金中,资金额较大,意味着将会摊薄即期回报,另外其中有超过13亿元计划用于补充流动性资金,引发投资者不满。
有投资者在互动论坛称,公司“一边现金理财,一边伸手定增”,“先把理财的资金投入研发再说”。
不过也有投资者对盛美上海的举措表示理解。
关于投资者种种质疑,截至发稿,《科创板日报》记者今日始终未能拨通盛美上海投资者热线并获取公司回应。
设备龙头IPO超募17亿元 15亿用于现金管理
关于目前盛美上海用于现金管理的资金是否有部分投资者所说的“十多亿”,尚不清晰。《科创板日报》记者关注到,公司此前曾数次公告支出IPO超募资金。
据了解,盛美上海此前在科创板IPO募资净额为34.81亿元,超募17.11亿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未指定项目用途的超募资金余额为7.43亿元。
盛美上海2023年8月公告称,公司拟使用最高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彼时合计募资资金结余金额为15.96亿元。
2023年10月,盛美上海公告拟追加投资超募资金5亿元,用于首发募投项目。此前,该公司还曾公告以超募资金2.45亿元,用于全资孙公司盛美韩国增资新建实施设备研发与制造中心项目。
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盛美上海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8亿元。
从此次公告的定增项目来看,45亿投入主要用于完善盛美上海在研发测试环节的产业布局,打造集成电路设备研发和工艺测试平台。项目的实施意在缩短公司产品的研发验证周期,提升研发效率。这可能也意味着,项目实施对公司短期直接的收益增长,效用或许并不显著。
据了解,该项目建设的研发和工艺测试平台,不仅需要外购测试设备、光刻机、离子注入等设备,还涉及部分公司自制设备以及测试环境、技术平台的搭建,对工艺、设备、技术、环境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整体投入较高。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行情受看好
盛美上海作为今年首家披露2023年业绩预告的科创板公司,也是A股首家披露2024年营收预告的半导体企业,实属“绩优股”。
盛美上海2023年的营业收入预期与此前不变,在36.5亿元-42.5亿元之间,与2023年1月3日披露的区间值相同,同比增长27.04%-47.93%。而对2024年的业绩预期,该公司预计2024年全年的营业收入将在人民币50亿至58亿之间。按照此前预告的2023年营收中位数,其2024年营收将同比增长26.58%-46.84%。
中长期来看,国内半导体设备公司持续受益于国产化。来自SEMI的统计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256亿美元,环比下降1%,较去年同期减少11%;但中国第三季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达110.6亿美元,环比增长46%,同比增长42%。
业内资深人士的观点,亦看好2024年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强势表现。
国内某头部半导体设备公司董秘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表示,尽管全球来看设备销售同比走弱,但大陆受益于国产化,应该能走出独立行情。“明年我们订单和业绩预期都不错。”
另一家半导体设备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则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他们的判断是,2024年国内晶圆厂和半导体设备大概率为强复苏走势。
从盛美上海2023年第三季度签订订单额度和在手订单来看,其规模均实现同比大幅度增长。截至2023年9月27日,公司已签订合同订单65.26亿元,相比2022年9月30日的46.28亿元,增长幅度为41.01%;截至2023年9月27日公司在手订单为67.96亿元,相比2022年9月30日的46.44亿元,增长幅度为46.33%。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