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不公平”
1月25日,据美国彭博社报道,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在接受该媒体采访时强调,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不公平”,可能破坏双边关系。傅聪表示,欧盟对许多自己的企业提供补贴,如果中国采取与欧盟相同的做法,有很多事情可能都要受到调查。他还说,中国正在配合欧盟的调查,“因为我们确实希望避免双方不得不相互采取贸易措施的情况”。
清一色财经汽车:欧盟此举恐难解决自身面临的困境。
我国牵头修订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性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由我国牵头修订的国际标准ISO/TR11954:2024《使用压缩氢气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性试验方法》近日正式发布。据介绍,ISO/TR11954:2024在完善最高车速测试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加速能力试验以及爬坡试验,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性测试方法。
清一色财经汽车:该标准的发布提高了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协调的贡献度,同时有助于中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产业走出去。
乘联会崔东树:2023年商用车市场回归相对平稳走势
1月25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2023年1-12月商用车国内销量实现288万台,同比增长11%。2023年商用车市场回归相对平稳走势,没有出现国内持续暴涨的特征。商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总体较低,插混基本没有市场,纯电动表现较好。
清一色财经汽车:商用车向新能源转型的空间大,对节能减排的意义也更重要。
小鹏汽车何小鹏:与大众的合作非常高效 今年小鹏有非常高的目标
1月25日,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与大众中国间的合作非常高效。通过合作,小鹏将在本地化、智能化方面给大众带来改变;而小鹏则将从大众学到汽车工程技术、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如何通过供应链降本的经验,共同联合在华开发软硬结合的产品。何小鹏同时透露,“今年小鹏会有一个非常高的目标”。
清一色财经汽车:“非常高的目标”给市场留下了很大的遐想空间。
大众中国CEO:在华主要燃油车均向新能源转型 将推续航超百公里插混产品
1月25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Ralf Brandstätter)表示,鉴于中国市场巨大的差异性,大众汽车集团将继续在华投资燃油车型,且所有主要燃油车型均将向新能源汽车转型。集团同时将推最新插电混动技术,实现超过100公里的纯电续航。
清一色财经汽车:中国市场新能源化的趋势势不可挡。
网传海马汽车将氢能源汽车打包出售给小米汽车?公司回应:不属实
1月25日,针对“海马汽车将氢能源汽车打包出售给小米汽车”的市场传闻,海马汽车证券部工作人员回应称,消息不属实。
清一色财经汽车:海马汽车主营业务进展缓慢,但与其他车企合作的传闻不断。
吉利旗下LEVC品牌L380样车下线
1月25日,吉利旗下LEVC品牌宣布,全新MPV L380样车下线,同时品牌中文名正式命名为“翼真”。该车型将于今年内上市。
清一色财经汽车:L380样车正式下线,标志着翼真新能源汽车已具备规模量产能力。
售价43.99万元起 全新宝马5系长轴版/i5上市
1月25日,全新宝马5系在中国正式上市,指导价43.99万-63.99万元。新车配备8K超高清晰度、31英寸巨幕,激活后实时互联,并支持32:9全景播放模式。动力方面,i5 eDrive35L车型提供210千瓦的最大输出功率和410牛·米的峰值扭矩,i5 M60最大输出功率442千瓦,峰值扭矩高达795牛·米;燃油版车型配备了宝马集团最新一代直列四缸发动机,530Li车型最大输出功率190千瓦,峰值扭矩400牛·米。
清一色财经汽车:5系经历八次迭代,第四次为中国市场打造长轴距车型,i5也成为宝马品牌向中国市场提供的第七款纯电动车型。
保时捷全新纯电动Macan发布 2024北京车展公布正式售价
1月25日,保时捷正式发布品牌旗下第二个纯电动车系——全新纯电动Macan。首发两款车型为纯电动Macan 4和纯电动Macan Turbo,即日开启中国市场订金预售,建议零售价将于2024北京车展公布。新车基于800 V架构开发,所搭载的100 kWh新一代动力电池可实现最高784 km续航里程(WLTP城市工况)。
清一色财经汽车:电动Macan是保时捷基于纯电动平台PPE,以性能为导向完全重新研发的新车型。
马斯克:特斯拉低成本新车型研发“已取得相当深入的进展”
1月25日,特斯拉举行2023四季度及全年业绩电话会。特斯拉第四财季营收251.7亿美元,分析师预期258.7亿美元;第四财季调整后每股收益0.71美元,分析师预期0.73美元。马斯克透露,特斯拉在研发一款新的低成本汽车方面“已取得相当深入的进展”。马斯克几乎没有提供有关这款车或其时间安排的细节。马斯克同时表示,特斯拉对这款汽车“及其革命性的制造系统感到非常兴奋”,该系统将比其他同类系统更加先进。
清一色财经汽车:特斯拉在业绩压力下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清一色财经记者 徐昊整理/点评)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