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密码应用临挑战 央行数研所狄刚:隐私计算技术尚需突破 量子计算威胁加剧

①在狄刚看来,数字金融中的数据交易流转需以确保隐私和数据安全为前提,密码技术是保障金融网络安全的关键。
②但数字金融密码应用也面临挑战,如隐私计算技术需进一步突破,以及随着量子计算飞速发展,还需提前规划应对量子计算带来的威胁等。

清一色财经1月12日讯“量子计算的出现对现有密码体系带来威胁已成为行业共识,特别是近年来量子计算的飞速发展更是加剧了应对这种威胁的迫切性。”1月11日下午,央行数研所副所长狄刚在2024金融密码创新发展大会中表示。

在狄刚看来,数字金融密码应用正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数字金融新业态、新技术的创新应用需要密码技术的融合支撑,但数字金融场景下的新型密码技术应用尚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同时还需提前规划应对量子计算带来的威胁。

密码技术是保障金融网络安全的关键

密码是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支撑,目前我国密码安全与网络安全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小云看来,目前数据要素市场化时代已经到来,数字经济面临诸多安全挑战,如大数据泄露问题、医疗健康安全问题、密码算法破解问题等,密码技术越来越跟国家安全、数字经济安全融为一体。

与此同时,金融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密码技术也是保障金融网络安全的关键,是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的基石。

在央行数研所副所长狄刚看来,数字金融新业态、新技术的创新应用需要密码技术的融合支撑。同时,数字金融中的数据交易流转,也需在确保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价值共享和有效利用。

“例如数字人民币系统包括人民银行、运营机构、账户机构、受理服务机构等众多相关方以及境外金融机构,在实现数据跨网络空间安全域流动、共享和使用的过程中,数据载体、数据安全域、数据交易角色都在不断变化,需借助同态加密、安全多方计算、分布式数字身份等新型密码技术来保障跨境交易全天候同步结算过程中的数据可控匿名与安全管控。”狄刚进一步指出。

数字金融密码应用仍需进一步完善

“在数字金融服务多元化发展浪潮中,数字金融密码应用正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在狄刚看来,数字金融场景下的新型密码技术应用尚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比如隐私计算技术方面,目前全同态加密等技术性能偏低,无法满足数字金融的海量数据交易流转的新需求,需进一步突破。同时,隐私计算的安全自证也仍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难题。

另一方面,量子计算的威胁也是数字金融密码应用面临的一大挑战。“量子计算的出现对现有密码体系带来威胁已成为行业共识,特别是近年来量子计算的飞速发展更是加剧了应对这种威胁的迫切性。”因此,狄刚认为,面对量子计算带来的威胁,数字金融领域密码应用需提前规划应对。

对此,王小云也建议,未来几年需要重点研究后量子密码国产算法、后量子密码芯片、后量子密码迁移。“后量子密码不光是量子计算机需要,即使没有量子计算机,它的安全性也比RSA安全性要更强。”她直言。

此外狄刚还指出,数字金融领域还需要移动终端安全芯片密码标准的供给与升级优化,推进安全芯片与商用密码算法的适配应用。例如目前金融行业使用较广泛的芯片安全通道协议主要是基于国际算法的SCP规范,该规范目前正在陆续更新且逐渐适配我国商密算法,因此也需依据国际标准修订情况,同步开展国内相关标准的更新迭代。

“数研所一直在积极探索设计适用于数字人民币和金融科技的密码应用技术,下一步将深度推进数字金融场景下商用密码应用的创新,进一步巩固数字人民币安全防线。”狄刚介绍称。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

(0)
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清一色的头像清一色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4年1月12日 13:02
下一篇 2024年1月12日 13:03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643011589-QQbutton

手机:13798586780

QQ/微信:1074760229

QQ群:551893940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