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泰科技的首次露面,“AI+机器人”第一股帝国初现

转自:海峡消费报18C板块终于迎来一个门面担当。11月30日,晶泰科技在港交所提交招股书。说起中国的AI制药产业,晶泰科技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一家公司。依靠独特的技术优势,晶泰科技

转自:海峡消费报

18C板块终于迎来一个门面担当。

11月30日,晶泰科技在港交所提交招股书。说起中国的AI制药产业,晶泰科技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一家公司。

依靠独特的技术优势,晶泰科技获得了全球顶级药企的青睐,带动公司业绩持续爆发式增长。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560万元、6280万元、1.33亿元,2020年至202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93.4%

但是,将晶泰科技定义为AI制药又是狭隘的。

以AI为基础发展技术平台“赋能百业”,这是2016年由AlphaGo引发的AI热潮中诸多公司的设想。尽管这一超级设想尚未真正实现,但曙光渐现,晶泰科技正在以AI制药为起点进行“拓圈”:

通过“AI+机器人”结合的底层技术平台,赋能新材料、新能源等更多新领域。

01读懂晶泰的三个要素

要全面认识晶泰科技,必须从其“量子物理、人工智能、机器人”这三大要素说起。

晶泰科技自主研发的智能化自动化药物研发平台,拥有分子通用力场、分子生成、虚拟筛选、ADMET预测、自由能微扰计算等一系列量子物理和人工智能结合的计算工具。

晶泰科技先用物理的方法切入,即基于量子物理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回归事物最基本的条件,将药物研发复杂的多目标转化为微观层面的量子物理问题,基于第一性原理(分子、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精确模拟和预测特定分子结构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生物学表现,实现由“0到1”的突破。

晶泰科技的首次露面,“AI+机器人”第一股帝国初现

基于量子物理的高性能科学计算,可以在并无任何训练集的情况下,产生高精度的虚拟数据,克服在应用人工智能的早期阶段经常出现的数据缺乏问题。

基于精确但昂贵的量子物理计算,AI算法的赋能让晶泰可以显著降低计算量和计算时间,并且不断生成有创新性的分子结构。

简单来说,晶泰科技的计算机式工具由“量子物理模型和AI算法”两大要素组成,可以不断积累高精度数据,进行算法的优化迭代和强化,从而具备“算得越多越准”的良性循环。

在上述基础上,公司又完成了智能机器人湿实验室的建设,这将构成其又一具有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所谓湿实验室,是相对干实验而言。干实验在云端用比特分析数据和模拟预测,湿实验则涉及实验室实际操作,在真实世界验证预测。从功能来看,干实验类似于画图纸,湿实验类似于工地实际施工。

晶泰科技的首次露面,“AI+机器人”第一股帝国初现

由此,这三大要素共同构建了晶泰科技“AI+机器人”的“飞轮”。

02从AI制药到AI创新平台

研究与商业化并重,是当前所有主要AI创业公司的共同选择。

晶泰科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尤为相信做好通用的底层平台和技术,能够撬动巨大商业和社会价值。

组成晶泰科技创新型研发平台的多个关键环节,均具备变现能力,目前也均进入了变现阶段。

比如,公司“计算机式工具”在新药研发领域得到应用。截至目前,公司已经为全球100多家生物技术与制药公司和研究机构提供服务,累计为逾500个项目做出贡献。典型如2020年疫情期间,在晶泰科技的赋能下,辉瑞的Paxlovid在6周内完成了药物晶型预测与实验结果的相互印证、准确匹配。

如果按照传统方法,这些工作至少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这无疑加速了这款重磅药物的面世,是这一平台商业、社会价值的印证。

而从客户构成来看,包括2022年收入排名前20位的全球生物技术与制药公司中的15家,如辉瑞、强生、礼来等均为公司客户,侧面说明了公司技术实力得到行业认可。

这也在公司的收入层面得到了体现。2020年,公司该业务收入规模不过1266万元,2022年已经增长至8766万元。

但这并不意味着,晶泰科技只是一家AI制药公司。实际上,公司该业务已经拓展到新材料领域。目前,公司合资子公司新生泰在生物基新材料领域已经获得了概念验证。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2年全球该市场规模达到148亿美金,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585亿美元。

晶泰科技的首次露面,“AI+机器人”第一股帝国初现

晶泰科技“计算机式工具”业务本身能够为“智造”业务导流,加上降本增效是当前医药等行业的主旋律,因此公司该业务近年来快速增长。2023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达到4387万元,接近2022年全年。

实际上,“智造”业务有更强的通用性和泛化能力。公司已经落地运行的项目中,包括石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食品药品检测等行业。

晶泰科技的首次露面,“AI+机器人”第一股帝国初现

03业绩飞轮能否加速

一直以来,技术创新型公司最大的魅力,是遵循跃迁式发展脉络,即从0到1,然后从1到10,从10到50……成长飞轮越转越快。

过去几年,晶泰科技在业务层面实现了类似的跃迁模式发展。即经过生物医药行业严苛的打磨和考验,完成从0到1的模式验证后,已经迁移到动力电车设计等新材料的发现领域,未来还将拓展更多。

接下来,晶泰科技能否在业绩层面实现这一发展轨迹,无疑是市场关注的重点。

科技创新型企业在商业化早期,需要投入巨大的研发资金和市场推广费用,可能呈现收入增长,研发投入、销售费用增长,亏损额扩大的情况。这也是晶泰科技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因为重研发投入,公司2020、2021、2022年经营亏损分别为1.26亿元、2.99亿元、5.25亿元,2023上半年,经营亏损为4.35亿元。

晶泰科技的首次露面,“AI+机器人”第一股帝国初现

但公司仍具有极高的安全边际。截至2023年6月30日,晶泰科技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的流动部分、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流动部分以及受限制现金为32.11亿元,现金储备较为充裕。一旦公司产品相对稳定,研发投入、费用率得到控制,加上营收持续增长,就能逐渐进入盈利周期。

从逻辑上来看,经历漫长的教育市场和长期的研发投入,晶泰科技的费用得到控制是大概率事件;而其营收也拥有持续增长的逻辑。

一方面,上文已经提及,从生物制药到新材料、从“智药”到“智造”,公司拥有多重创收来源,且相关领域市场规模庞大;另一方面,公司多样性的创收模式,似乎又为公司提供了进一步爆发的可能。

在核心支柱业务层面,晶泰科技主要以“服务模式”为主,即通过服务创造收入,稳定贡献现金流。除此之外,公司往往还会通过技术赋能方式,比如战略合作等方式创收。

战略合作模式下,公司通常能够收获后续的里程碑款。比如,其今年6月份与礼来达成的小分子新药发现合作,预付款及里程碑总收益可达2.5亿美元。

而在一些更具价值的领域,公司通过提供服务或投资的方式持有后者股权,同时赚取药物研发成果和股价增值的部分。截至目前,晶泰科技已经孵化了济泰医药、莱芒生物等诸多明星企业。

晶泰科技的首次露面,“AI+机器人”第一股帝国初现

综合来看,公司的服务收入将是支撑营收稳步增长的底层逻辑;而投资孵化与长线里程碑付款,则为晶泰科技后续成长性的爆发埋下“彩蛋”。

本质上,如果晶泰科技能够顺利“裂变”,大概率将走出持续高增长轨迹,其也将成为港股市场的“新物种”。毕竟,这种由底层技术驱动,带来的高延展性和高成长性的特点,是其它商业模式所不具备的。

长远来看,晶泰科技对“AI+机器人”技术平台的应用拓展,有着清晰、稳健的落地规划。而随着AI赋能成果进一步展现,晶泰科技的能力边界正在被不断打开。

不要着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利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资讯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

(0)
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清一色的头像清一色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3年12月4日 21:20
下一篇 2023年12月4日 21:21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643011589-QQbutton

手机:13798586780

QQ/微信:1074760229

QQ群:551893940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