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1个月IPO排名变局:中信海通民生过会家数居前三,“827新政”下投行直面新压力

①过会前十是中信、海通、民生、中金、华泰、国君、建投、招商、国金、安信;
②“827新政”实施三个月仅24个IPO项目注册生效,平均每周2家;
③两大卖方观点,一伴随市场回暖回归常态,二是积极探索企业并购重组业务空间。

清一色财经12月1日讯临近岁末,券商IPO保荐承销业务全年排名即将浮出水面。

今年前11个月,审核通过家数排名前十券商依次是中信证券(36家)、海通证券(19家)、民生证券(18家)、中金公司(16家)、华泰联合(15家)、国泰君安(14家)、中信建投(13家)、招商证券(13家)、国金证券(10家)、安信证券(9家)。

随着“阶段性收紧IPO节奏”的监管政策实施,券商投行业务空间受到挤压,“827新政”推行的三个月,仅有24个IPO项目注册生效,平均下来每周仅2家,目前有716家公司排队,按照当前节奏将需要长达5年时间消化。

券商应如何应对当前短期压力?卖方研究有两个观点值得关注,一是投行业务将伴随市场回暖而逐渐回归常态,二是券商应积极探索面向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并购重组业务发展空间,帮助上市公司寻找产业链条核心资产,以及协助收购后的公司整合将是头部投行的核心价值所在。

TOP 5券商IPO收入占行业半壁江山

易董数据统计显示,按股票上市日统计,今年前11个月,54家券商完成保荐293家公司上市,实际募资总额达3397.18亿元,保荐承销费用合计202.91亿元,平均承销费率为5.97%。

就IPO承销收入而言,今年前11个月的保荐承销收入排名前十券商依次是中信证券(30.15亿元)、海通证券(23.62亿元)、中信建投(23.12亿元)、民生证券(16.46亿元)、国泰君安(14.86亿元)、中金公司(11.62亿元)、华泰联合(9.6亿元)、国金证券(6.26亿元)、中泰证券(5.68亿元)、国信证券(5.49亿元)。

image

从行业集中度来看,排名前5券商今年前11个月IPO保荐承销收入合计108.21亿元,行业占比达53.33%,排名前10券商该收入为146.86亿元,行业占比达72.38%。

就承销费率而言,15家券商IPO保荐承销费率低于上述平均值,5家券商的费率最低,分别是国泰君安(3.89%)、金圆统一证券(3.66%)、中金公司(3.53%)、大和证券(中国)(3.27%)、中航证券(2.18%)。另有5家券商IPO保荐承销费率远高于均值,分别是中邮证券(12.40%)、金元证券(9.98%)、太平洋证券(9.93%)、华西证券(9.66%)、平安证券(9.15%)。

今年前11个月,52家券商有IPO项目审核,审核家数为290家,通过268家,过会率为92.41%。

以审核通过家数排名前20、通过家数超过4家来看,过会率达到100%的有9家,分别是招商证券、安信证券、东吴证券、国信证券、中泰证券、申万宏源承销保荐、长江证券承销保荐、东方证券承销保荐、广发证券。

image

IPO审核通过排名前10券商过会率具体为中信证券(97.30%)、海通证券(90.48%)、民生证券(90%)、中金公司(94.12%)、华泰联合(93.75%)、国泰君安(93.33%)、中信建投(92.86%)、招商证券(100%)、国金证券(83.33%)、安信证券(100%)。

距离2023年结束还有1个月,随着在审情况的变化,券商IPO保荐承销的全年排名是否生变值得关注。

截至11月30日,67家券商合计716个IPO项目在审,融资金额总额为7569.23亿元。

IPO排队家数最多的保荐机构是中信证券,排队家数为85家,预计募资总额达1227.62亿元。排队家数超过20家的券商分别是中信建投(60家)、海通证券(51家)、中金公司(45家)、民生证券(41家)、华泰联合(40家)、国泰君安(39家)、国金证券(39家)、招商证券(25家)、安信证券(23家)、国信证券(19家)、广发证券(18家)、长江证券承销保荐(17家)。

image

“827新政”3个月每周仅2家注册生效

今年以来,以IPO保荐承销收入为主的投行业务环境较去年有所收紧。发行上市家数共计293家,较去年同期减少20.60%;募集资金总额3397.1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6.68%。

今年8月18日,证监会提出,“合理把握IPO、再融资节奏,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27日,证监会再提出,“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

截至11月27日,自上述“827新政”实施3个月以来,总计24个IPO项目注册生效,主板有12家,科创板有4家,创业板有8家,平均每周2家,即主板1家、科创板三分之一家、创业板三分之二家。

应积极探索企业并购业务空间

如何看待投行业务遇到暂时困境,以及投行业务的前景如何?

广发证券认为,证监会加强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短期内投行业务缩量,北交所业务占比高、债券承销业务突出的券商受影响幅度更小,但金融的天职是服务实体经济,投行业务将伴随市场回暖而逐渐回归常态。

中信证券指出,投行业务需从发挥融资功能走向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投资交易,IPO和再融资审批节奏的放缓为投行业务收入带来短期压力,证券公司应积极探索面向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并购重组业务发展空间。

政策层面,证监会在支持科技创新企业通过并购做大做强、丰富并购支付方式、推动国央企加大整合力度等方面均作出明确表态,有效扩大资金端需求。同时,在IPO及再融资持续收缩的情况下,并购可能成为一级资本重要退出途径,资产端供给有望提升。相较传统业务,并购业务对证券公司专业能力要求更为严格。帮助上市公司寻找产业链条核心资产、设计并购方案、募集配套资金和协助收购后的公司整合将是头部投行的核心价值所在。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

(0)
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清一色的头像清一色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3年12月4日 13:39
下一篇 2023年12月4日 13:39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643011589-QQbutton

手机:13798586780

QQ/微信:1074760229

QQ群:551893940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