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 北京报道
5月20日,央行公布最新LPR调整:5年期LPR下调至4.45%。值得注意的是,这是5年期LPR首次单独下调。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5年期LPR的下调将带动住房按揭贷款利率的调整,对银行贷款定价亦有影响。在此情况下,进一步控制银行体系负债成本尤为重要。
分析人士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存款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为追求规模而揽储使得银行存款利率下降幅度有限,这间接提升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因此央行改革定价机制降低存款成本来引导融资成本下行。
5年期LPR首次单独下调
5 月20 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松动,1 年期LPR 为3.7%,较上期持平;5 年期以上LPR为4.45%,较上期下降15 BP。
广发证券相关研报分析称:5年期LPR主要影响5年期以上的贷款,而这些贷款里面主要是居民按揭贷款。此外,5月15日,央行和银保监联合出台政策,将居民首套普通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下限下调20BP。住房贷款利率两次定向下调,维稳地产信用环境的指向明显,这也是市场对本次LPR报价关注度较高的原因。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告诉记者,5年期LPR下调最直接的影响是中长期信贷市场利率的下降,降低了银行的利息收入,在资金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银行盈利空间收窄。但LPR利率下调又能刺激有效需求,中长期信贷规模的增加可能会弥补银行利润下降的负面影响,同时达到让利实体经济的目的。
“5年期LPR下调将对银行存量和增量信贷业务的利息收入产生影响。对于存量部分,就未来进入重定价区间的贷款而言,未来一个定价周期内的利息收入将下降;对增量部分,对新发生的以5年期LPR为基准的中长期信贷,其利息收入也将下降。” 兴业研究公司资产负债定价高级分析师郭益忻分析指出。
谈到LPR的未来走势,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考虑到本轮疫情持续时间、波及范围及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效应较大,增量政策工具或不会仅限于支小再贷款规模扩大、针对楼市的定向降息等结构性政策。为切实提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通过政策性降息和全面降准,带动LPR报价进一步下行,进而更大幅度地引导贷款利率下调,尽快推动各项贷款余额增速由降转升,为下半年经济有力复苏创造条件,有可能成为短期内货币政策操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不过,在王运金看来,目前LPR利率已处于历史低位,银行盈利空间持续收缩,再度下调的难度较大。他分析,当前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基本在2%左右,1年期MLF利率为2.85%,支小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的利率在1.7%至2.0%之间,而1年期LPR利率为3.7%,利差空间在1.7%至2.0%左右,进一步下调的难度不小。5年期LPR利率为4.45%,与银行的长期存款利率3.25%至3.5%相比,下降空间也较为有限。当前稳增长需求迫切,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应从控制银行成本、合理降低LPR基准之上的贷款加点幅度等方面入手。
银行负债管控迎挑战
央行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要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加强存款利率监管,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光大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指出,5年期LPR下调后,仍有很大必要在今年的时间窗口内进一步控制银行体系负债成本。他同时提到,今年以来,银行各项贷款利率均已出现明显下行。截至3月末,新发放对公贷款利率为4.36%,较年初下降约20BP,按揭贷款、零售非按揭贷款利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行。
据了解,在息差收窄的背景下,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银行负债成本管控面临更大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鼓励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下调10BP。中金证券指出,在监管引导下,多家银行调降存款利率,监管引导金融机构负债成本下降的机制开始启动。从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在4月监管引导银行调降存款利率之前,市场存款利率普遍面临上涨压力,这意味着银行市场化降低负债成本的能力不足,需要政策引导。
“近两年央行通过多次降准、改革存款利率定价机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等促进银行存款成本降低。银行存款成本下降有利于引导报价行加点幅度下降,为降息提供空间,推动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 国盛证券固收杨业伟团队补充道。
记者注意到,国有银行和部分股份行、城商行陆续在近日下调了1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从《报告》披露的数据可以看出,4月最后一周(4月25日~5月1日),全国金融机构新发放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37%,较前一周下降10BP。
谈及如何控制银行负债成本,王一峰建议,应建立自律机制下的“超限额管理”。他分析,目前,自律机制对于银行核心存款、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等均有相应管控,但对于协定存款、通知存款等高成本负债产品并未形成有效约束。央行后续可能会建立自律机制下的“超限额管理”,对各家银行的高成本负债产品设定限额管理要求,对于突破利率自律机制要求的负债进行规模管控。
他还提到,央行已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纳入自律机制考核,但期权部分收益依然偏高,建议将结构性存款期权收益纳入自律机制考核。“目前,结构性存款的加权平均利率在2.9%左右,余额仍有近6万亿元,后续可将结构性存款的保底收益+期权收益同时纳入自律机制,可以进一步压降结构性存款的综合利率。”王一峰如是说。
郭益忻分析称,存款处于银行负债经营的枢纽,首先应当通过夯实客户经营基础,提升服务客户能力,获取低成本存款沉淀;其次,同业负债和金融债作为补充,应当结合流动性和资金利率的变化,在市场流动性宽松、各期限资金利率处于低位时,加大筹措力度。
“随着银行负债成本管控升级,未来限制高息揽存的监管力度也会加大,银行存款利率将会经历一个较快下行阶段。”王青认为,这一方面标志着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改善,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避免银行净息差过快、过度收窄。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