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2月1日讯继去年组织成立OGCI昆仑气候投资基金后,中石油在气候投融资布局上落下重要一子。
今日,《科创板日报》记者从中石油内部获悉,昆仑股权投资基金(Oil and Gas Climate Initiative,简称OGCI昆仑气候投资基金)完成了对北京蓝壳洁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蓝壳洁能)的战略投资。这也是OGCI昆仑气候投资基金的首笔投资。
该基金方负责人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基金的投资,能够帮助蓝壳洁能公司加速MOFs气体分离技术的商业化进程,推进甲烷减排业务发展,共同支持油气行业低碳转型。基金积极践行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专注CCUS和甲烷减排领域的投资。
蓝壳洁能于2011年09月23日在北京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赵自营, 是一家油气领域的创新型科技公司,其自主研发基于MOFs(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吸收吸附耦合气体分离技术,作为第二代碳捕集技术,据称能有效推动国内CCUS产业实现低能耗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
记者从蓝壳洁能方面了解到,近日,该公司投资建设15万方/天处理能力的MOFs气体分离工业化示范项目,已在在中国石油新疆油田成功投运,每年能够实现二氧化碳捕集约5万吨。目前,该项目在分离效率、能耗指标等方面表现良好,公司称这标志着国际领先的第二代碳捕集技术已在中国实现商业化应用。据测算,该示范项目每年预期温室气体减排影响力超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一位新能源领域分析师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在双碳战略的推动下,中石油积极推动CCS/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化发展,加强全产业链技术研究攻关,OGCI昆仑气候投资基金投资蓝壳洁能公司也是为了推动CCS/CCUS加快发展。
记者注意到,中石油在国内率先开展CCUS示范项目建设,加快实现能源供应清洁化和碳产业规模化。比如,在新疆、长庆、 大庆、吉林、环渤海等区域油气田和炼化企业间整合资源,应用CCUS-EOR技术,将炼化企业产生和捕集的二氧化碳应用于油气开采,通过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建设石油石化“近零”排放示范区。2022年,中国石油实施多个CCUS项目,二氧化碳年注入量突破110万吨。
据了解,OGCI昆仑气候投资基金,由中石油联合OGCI的气候投资基金(Climate Investment)和海南自贸区开放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共同发起设立,中油气候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担任普通合伙人和基金管理人。中石油是OGCI昆仑气候投资基金的发起者之一和最大的出资方。
OGCI旨在领导整个油气行业应对气候变化,加快采取行动,实现符合《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OGCI的成员包括沙特阿美、英国石油公司、雪佛龙、中石油、埃尼集团等,合计约占全球石油和天然气产量的30%。
而气候投资基金(Climate Investment,CI),是一只由OGCI成员公司发起设立的独立管理的投资机构。自2017年完成首笔投资以来,截止到2022年,已完成29项先进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投资,2019年-2022年累计产生57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减排。
关于OGCI昆仑气候投资基金未来发展目标,基金方面对记者表示,基金设立的目的,是在我国境内投资支持可能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产生重大影响的,特别是涉及油气行业的技术和商业解决方案的开发、示范和应用,从而推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基金将在存续的十年期限内,形成5000万吨/年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减排能力。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