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一色财经11月28日讯近段时间以来,银行发行“二永债”(即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动作频频,资本补充速度加快。浙商银行100亿二级资本债券刚刚发行完毕后,今日招商银行200亿元规模的“23招商银行永续债”也开始发行。
Wind数据显示,今年四季度以来,已有13家银行(包括招商银行在内)共发行约744亿元永续债、14家银行共发行约3222.9亿元二级资本债,全年二永债发行规模达1124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银行资本补充发行节奏相对往年有所放缓,发行规模及数量均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不过业内普遍认为,银行资本补充刚性需求下,后续供给量有望迎来增长,未来一段时间仍存在资本缺口的银行或将加速发行二永债进行“补血”;同时在TLAC缺口压力下,工农中建四大行四季度在二永债供给方面也将明显放量。
年内银行二永债发行规模下滑
据了解,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分为内源性、外源性两大渠道。其中,内源性渠道主要是银行自身盈利积累的利润转增,外源性渠道则是通过发行股票、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进行“补血”,二永债也正是近年常见的银行补充资本的方式。
而今年以来,二永债的发行趋势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放缓。清一色财经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银行已发行二级资本债规模达到8664.9亿元,加上遂昌农商行正在发行的3亿元“23遂昌农商行二级资本债01”,年内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规模仍低于去年同期的9030.05亿元。永续债方面,今年以来银行已发行永续债规模为2372亿元,加上招商银行计划发行200亿元规模的“23招商银行永续债”,也同样不及去年同期的2707亿元。
从发行情况来看,国有大行依旧是二永债的发行主力,发行规模占总规模比重达7成上下,但同时国有大行在二者间的发行规模也出现了“一增一减”的明显变化。
数据显示,年内工、农、中、建以及交通、邮储六家大行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为6600亿元,占比超76%。与上年同期相比,发行规模增加了300亿元,比重也提升了6.4个百分点。而永续债中,农行、中行、建行、邮储四家国有大行年内发行规模达1600亿元,占比也在67%以上。与上年同期相比,国有大行永续债发行金额减少400亿元,比重也下降约3.62个百分点。
不过与此同时,清一色财经记者注意到,今年前三季度银行二永债的发行节奏明显慢于去年同期,不论是发行数量还是发行规模均远低于2022年前三季度。但到四季度,银行发行节奏已明显加快,与上年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
据梳理,今年四季度以来,已有13家银行(包括招商银行在内)共发行约744亿元永续债,占年内永续债发行总规模比重31%;14家银行共发行约3222.9亿元二级资本债,占比年内发行总规模达37%。
TLAC缺口促使四大行发债提速
在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看来,今年以来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整体符合要求,债券补充的需求有所降低,同时今年证券市场波动较大,在即将实施的资本新规下二级资本债风险权重有所提升,也间接的会影响到银行的发行动力。
不过他也指出,四季度银行发行二永债明显回暖,随着银行继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资本消耗加快,年内银行将继续加快发行所获批的债券额度。同时资本新规下,监管对资本管理要求总体来提高,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资本的压力,作为银行补充资本的主流方式,未来二永债还是会保持比较稳定的发行趋势。
据了解,与往年相比,今年二永债批文除了二级资本债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之外还新增了资本工具,批准发行规模也多为资本工具形式。截至11月14日,一共有25家银行获得共计12374亿元资本工具发行额度、13家银行获得2079亿元二级资本债发行额度、3家银行获得44 亿元永续债发行额度,其中仍剩余的额度比例分别为69.9%、68.9%和100%。
“预计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会继续保持较高规模的发行。”在华福证券固收团队看来,大部分银行在获得批复后会加大二永债发行力度,因此预计在2023年接下来的时间二永债发行可能提速。
与此同时,根据相关监管规则,我国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应于2025年1月1日前达标第一阶段的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要求,但工、农、中、建四大行尚未开始发行TLAC非资本债券,需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来补充TLAC缺口。
“基于今年三季报的数据,我们测算出四大行2025年前TLAC缺口金额大概共计18698亿元。”据华福证券分析,若2023年四季度到明年底共计五个季度中四大行均速的发行资本工具去补充TLAC缺口,那么预计今年四季度四大行将净增3740亿元的二永债,四大行四季度在二永债供给方面将明显放量。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