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1月24日讯“2019年11月24日,全国首个医保码在山东省济南市激活,标志着就医购药正式进入了‘一码通’时代。上线四年后,医保码全国用户超过了10亿人,接入定点医药机构超过80万家。”
在24日举行的“医保码全国用户超10亿”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副主任付超奇透露了上述的最新数据。同时,他还回顾了2020-2022年三年来医保码的重要发展成果。
首先,在2020年,“医保码”被纳入了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电子证照库,完成了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对接,实现了在国家政务服务平台APP、微信、支付宝、手机、银行等多渠道的激活使用。
截至目前,医保码的合作渠道总计已经达到了234个,包括支付宝、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渠道以及定点医药机构的渠道。
其次,在2021年,国家医保局将“医保码”激活应用列入国家医保局“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事项清单,不断创新互联网加医保的服务模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保服务和美好生活的愿望,让便民举措广泛惠民。
最后,在2022年,全国医保系统探索推进“医保码”线上线下的应用,在所有需要身份核验、进行医保结算的场景,支持使用“医保码”办理相关业务,实现“医保码”的全流程应用。
“其实,‘医保码’就是医保电子凭证的通俗名称。”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规划财务和法规司副司长谢章澍解释道,由于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发现,“医保电子凭证”这个名称叫起来不方便,不利于记忆。“为了更形象直观地体现医保电子凭证的本质特点,今年正式将‘医保码’增加为医保电子凭证的工作术语。”
谢章澍透露,自“医保码”自上线以来,医保部门持续推动“医保码”实现全场景通、全流程通、全国通,实现群众看病就医“一码通”三个转变,包括服务场景从单点到全程转变、服务范围从本地向全国转变、服务功能从可用到好用转变。
具体来看,首先,推动了“医保码”从仅在结算环节延展到可以在预约挂号、签到就诊、诊疗检查、报告查询,药房取药等全流程的使用;其次,“医保码”凭借全国跨区域使用的优势,助力群众和线上办理异地就医备案,还有线下脱卡直接结算,做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最后,“医保码”推出了一批功能好用、群众爱用的服务功能,比如:在线问诊、一键续方、复诊配方、线上结算、送药到家等。
谢章澍还指出,国家医保局注意到一些老年人、未成年人在应用智能技术方面较为困难,因此将传统服务和智能方式进行融合,推出了亲情账户、异地就医代他人备案等功能,并在医保经办机构增加了“医保码”线下激活等服务,助力特殊群体获取并享受掌上医保服务。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