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11月23日电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提升债市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多项举措有望加快落地
记者获悉,有关部门将继续稳妥推进企业债券发行审核注册相关工作,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促进企业债券市场平稳运行;同时,将加强债市投资端改革,壮大债券做市商队伍;研究推出REITs相关指数及ETF产品;稳妥化解大型房企债券违约风险,强化城投债券风险监测预警。市场人士认为,上述举措有望加快落地,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提升债市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11月22日,深交所全资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定于11月28日发布深证红利300指数和深证回购指数。分析人士指出,此举信号意义较强,有利于引导市场资源进一步向优质公司集中。一方面,被纳入指数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辨识度与关注度,引导资金流入积极分红、回购的优质公司;另一方面,用指数“标记”这部分公司,有助于形成示范效应,引导更多公司加入分红、回购队伍,形成与投资者共享成长红利的良好资本市场生态。
清科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基金募资数量和规模占比均超过市场九成,国资、政府引导基金等国资背景管理人持续活跃,是人民币基金崛起的主要原因。近两年“募资难”成为私募股权创投行业绕不开的话题,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市场不缺钱,但是缺少愿意参与投资的资本。行业“募资难”的症结在退出环节,畅通产业并购等交易类型的退出通道,是当下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上海证券报
11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强劲,日内分别最高触及7.1356、7.1330,处于4个月以来高位。人民币的强劲回升是外汇市场11月的交易主线。综合内外部因素来看,一是全球央行紧缩周期步入尾声,美元强势遭遇逆风;二是中美利差有望逐步收敛,内外部中长期因素对于人民币资产均偏积极;三是人民币的企稳回升或引发市场逼空行情,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汇率向上;四是稳汇率政策持续加码,稳定市场预期;五是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投下的“信任票”。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发布通知,23日起调整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二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由原来的普通住房70%、非普通住房80%统一调整为40%。此次调整降低了居民购买二套住房的购房资金门槛,有利于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近期,共有7只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发售期。同时,还有多家基金公司正通过持续营销力推同类产品。所谓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即跟踪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的基金。借助这类产品,个人投资者可以打破同业存单市场的“门槛”,间接参与投资。业内人士认为,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是流动性管理工具,无须过多“择时”,目前同业存单利率已上行至政策利率之上,具备投资吸引力。
证券时报
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其中提出,到2030年,国家层面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一批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强的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基本建成,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全面建立,碳标识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同,主要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和碳标识得到国际广泛认可。专家认为,意见明确提出要以方法和标准为先,就是要明方法、定边界,为市场带来稳定的预期。
今年以来的微盘股行情引发的跟风效应,导致大盘公募产品的存量资金出现明显的搬家现象,微盘主题基金产品成为主要的受益者,部分微盘基金甚至半年规模新增30亿元。与此同时,主打大盘风格的相关基金产品则成为许多资金赎回的对象,规模日渐迷你,甚至被迫清盘。业内人士认为,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以及市场情绪相对不高的氛围中,微盘策略主导市场将更为明显,预期微盘行情可能还将持续较长时间。
近日,短剧概念持续火爆,11月以来,已有个股涨超160%,多只传媒ETF月内涨幅超11%,领涨ETF市场。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公募机构纷纷现身短剧概念股调研,关切点主要围绕相关公司的短剧业务布局。展望未来,信达澳亚基金认为,国内来看,短剧行业的门槛并不高,有相关公司当前也在布局海外市场,探索差异化道路。基于大模型的底层基础,泛娱乐品种后续可能将进入推广周期和迭代周期。
证券日报
11月23日,沪深北交易所“接棒”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满月”。相较发审职责划转的半年过渡期,这一个月内企业债券发行审核效率和规模均有所回升。据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官网数据统计,截至11月22日,沪深北交易所新受理企业债券发行项目共计51单,计划发行金额合计达1134.30亿元。从获交易所反馈的19单项目来看,监管主要围绕发行主体的财务问题及募集资金用途等方面提出重点问询。
11月22日,北交所市场继续放量上涨。北证50指数收盘上涨8.43%,报收955.12点,市场成交金额131.38亿元。市场人士表示,涨幅居前个股呈现业绩表现好、成长性突出、行业复苏预期明显、市值规模小等特点。上涨逻辑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估值修复行情延续;二是投资者继续看好中小盘与成长股。
上市公司采用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案例在2023年明显增加。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61家A股上市公司推进简易程序定增,其中27家公司采用简易程序完成定增事项。此外,还有27家公司的方案被董事会通过,另有7家公司的方案处在股东大会通过等推进过程中。业内认为,简易程序提高了金融市场对实体企业的支撑力,对稳定企业发展引入活水,具有明显的四大“救急”作用。
编辑:胡晨曦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