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哈罗德·詹姆斯:替代美元,数字货币或许是一种选择

①马来西亚央行前行长诺尔桑希亚·穆德·尤努斯认为,亚洲地区内部贸易的增加是区域货币使用率提升的主要原因。②巴西中央银行前行长亚历山大·通比尼认为,要防范美元外溢效益首先应该巩固自身安全,建立国际安全网,增强自身的应对韧性。

清一色财经10月31日讯日前在国际金融论坛(IFF)20周年全球年会上,国内外嘉宾曾围绕“日益碎片化对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对话。

IFF 学术委员、普林斯顿大学历史与国际事务教授哈罗德·詹姆斯在针对上述议题发言时指出,供应链的复杂性,使得大国没有办法真的做到去全球化。在谈及美元的替代货币时,他认为数字货币或许是一种选择。

image

IFF 学术委员、普林斯顿大学历史与国际事务教授哈罗德·詹姆斯发言

此外,IFF 顾问委员会联合主席、欧洲中央银行前行长让·克洛德·特里谢,马来西亚央行前行长诺尔桑希亚·穆德·尤努斯,IFF 顾问、国际清算银行美洲首席代表、巴西中央银行前行长亚历山大·通比尼,新开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行政官周强武也参与发言研讨。

IFF 顾问委员会联合主席、欧洲中央银行前行长让·克洛德·特里谢表示,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极大地提升全球经济碎片化的可能性。由此导致很多国家采取“去风险化”的措施,但脱钩是绝对不可以的。他认为去美元化的未来主要取决于欧洲在政治上的联盟以及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这两个结构性因素。

马来西亚央行前行长诺尔桑希亚·穆德·尤努斯认为,亚洲地区内部贸易的增加是区域货币使用率提升的主要原因。由于贸易保护主义而导致的供应链变化,对新兴经济体的货币稳定性造成了冲击。她指出,亚洲地区需要建设更加多元的经济结构,应对不断增强的资本波动性。

IFF 顾问、国际清算银行美洲首席代表、巴西中央银行前行长亚历山大·通比尼在谈及经济碎片化时指出了两个方面的突出表现:第一,在贸易领域,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在急剧下降; 第二,在金融领域,国际贸易对于美元的依赖在减少,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在发生变化。他认为,要防范美元外溢效益首先应该巩固自身安全,建立国际安全网,增强自身的应对韧性。

新开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行政官周强武指出,全球金融系统日益碎片化的趋势提升可持续发展融资的成本,导致供给不足。由于金融和经济的碎片化而导致的波动性增加,加剧发展中国家的外汇风险,限制他们的跨境投资。此外,他还总结了多边开发银行对新兴市场而言在节约资金成本、获取替代性融资来源、支持创新金融产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

(0)
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清一色的头像清一色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3年10月31日 16:48
下一篇 2023年10月31日 16:48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643011589-QQbutton

手机:13798586780

QQ/微信:1074760229

QQ群:551893940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