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名称成立日期首募规模(万元)
中欧碳中和混合发起3月4日36300.46
华夏中证新材料主题ETF发起式联接1月12日8928.19
银华尊颐稳健养老一年持有混合发起式(FOF)1月4日66006.42
中银养老目标日期2050五年持有混合发起(FOF)3月8日2171.38
中金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发起5月11日365700.77
东方阿尔法医疗健康混合发起3月30日24526.77
银华全球新能源车量化优选股票发起式(QDII)4月7日4405.21
东财数字经济混合发起式3月1日12221.76
长江新兴产业混合型发起式4月22日36996.24
广发先进制造股票发起式3月1日18561.98
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今年以来已有109只发起式基金成立,累计首募规模超过540亿元。这类“低门槛”成立的基金产品,成为2022年市场中难得的发行热点,撑起了不少基金公司新基金发行的“门面”。
发起式基金是基金管理人及高管作为基金发起人,以认购基金的一定数额方式发起设立的基金。发起式基金降低了募集成立的门槛,同时强化了基金退出机制。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在109只发起式基金中,有不少属于基金中基金(FOF)、指数及联接基金、债券基金等类型,甚至还有近期火热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同样采取了发起式基金的模式。
●本报记者徐金忠万宇
今年以来成立规模超540亿元
发起式基金不受普通公募基金成立条件限制,在今年不太“给力”的发行市场中,迎来高光时刻。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今年以来已经有109只发起式基金成立,合计首募资金规模达到541.10亿元,每只产品平均首募规模约4.96亿元。这109只发起式基金的合计有效认购户数为269562户,每只产品平均有效认购户数为2473户。
进入二季度以来,4月有23只发起式基金成立,合计首募认购金额为115.16亿元,每只产品平均首募认购金额为5.01亿元。截至5月23日,5月以来,有19只发起式基金成立,合计吸引了131.51亿元认购资金,每只产品平均首募认购金额为6.92亿元。
具体来看,发起式基金的首募规模和认购户数分布极不均匀。定制型的发起式基金一般规模较大,但是认购户数极少,有的仅为2户。而面向普通投资者发售的发起式基金,即便认购规模不大,但是有效认购户数较多。以3月4日成立的中欧碳中和混合发起为例,该基金的首募规模为3.63亿元,有效认购户数多达98080户。
产品类型五花八门
观察今年以来成立的109只发起式基金发现,其中的产品类型五花八门,既有主动权益产品,也有债券基金、指数基金等。具体来看,FOF、指数及联接基金、债券基金等,是今年以来成立的发起式基金主力。其中,FOF多达16只,ETF联接基金共计有12只。
在发起式基金中,还出现了近期市场关注度很高的同业存单基金。5月11日,中金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发起成立,该基金的净认购金额约为36.57亿元,有效认购户数为8493户。
从基金公司方面看,今年以来成立的FOF中,华夏基金、中欧基金、银华基金等是其中的“常客”。以华夏基金为例,今年以来,就有华夏卓信一年定开债券发起式、华夏中证新材料主题ETF发起式联接、华夏中证1000ETF发起式联接、华夏纳斯达克100ETF发起式联接(QDII)、华夏鼎成一年定开债券、华夏安康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混合发起式(FOF)等发起式基金成立。
这些基金公司选择“低门槛”的发起式基金是出于什么原因?
某中型基金公司刚刚发行了一只发起式基金。该公司渠道人士介绍,之所以选择发起式基金,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此前市场出现调整,当时的市场环境下,权益类产品不好发;二是该基金由新生代基金经理管理,作为行业新兵,难免在市场号召力方面有所欠缺;三是托管机构希望在公募基金托管领域有所突破,有较强意愿与公司合作。这位基金公司人士坦言,新基金“好做不好发”的现象仍存在。
“低门槛”产品要自强
“低门槛”的发起式基金,在享受便利的成立条件同时,也有“紧箍咒”:监管部门完善了发起式基金退出机制,即发起式基金需在合同中约定,基金合同生效三年后,若基金资产规模低于2亿元,基金合同自动终止,同时不得通过召开持有人大会的方式延续。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尽管今年以来发行潮涌,但也有发起式基金“黯然退场”。例如,平安基金日前发布了平安量化精选混合型发起式基金的清算报告。该基金的基金合同于2018年2月1日正式生效,合同生效日的基金份额为2.39亿份。今年一季度末,该基金的基金份额仅为862.50万份。中航基金则公告了中航瑞昱一年定期开放债券基金的清算报告,该基金的合同于2020年11月19日正式生效,截至2022年3月2日(最后运作日)的基金份额为1000万份。
“基金产品真正要赢得市场地位,还是要靠坚实的投资,靠扎实的业绩。”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市场体系负责人表示。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