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把IPO质量关 年内182家企业上市申请终止

监管部门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今年以来,上市申请终止的现象屡见不鲜。9月5日,同富股份、合众伟奇上市申请终止审核。  A股市场中,企业上市申请终止审核的并不在少数,且绝大多数是主

  监管部门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今年以来,上市申请终止的现象屡见不鲜。9月5日,同富股份、合众伟奇上市申请终止审核。

  A股市场中,企业上市申请终止审核的并不在少数,且绝大多数是主动撤回。记者据证监会和沪深北交易所网站统计,截至9月6日,年内共有182家拟上市公司的上市申请终止审核。其中,170家因主动撤回申请而终止审核,占比93%;12家审核不通过,占比7%。

  “大量企业上市申请终止,体现出监管部门的审核要求严格,更加注重对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业务模式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审查,以确保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华鑫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严凯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从审核不通过的案例来看,原因主要集中在企业主营业务成长性不足、可持续经营能力匮乏、板块定位不清、关联交易等问题。

  大多数被否企业存在多个相关问题。如文依电气,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认为,该公司未能充分说明电缆保护产品业务的成长性、电气连接产品业务增长的可持续性,未能充分说明其“三创四新”的特征,以及是否符合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创业板定位要求。

  企业主动撤回,是否一定意味着“带病闯关”?对此,严凯文分析称,有可能由于企业自身战略调整、市场环境变化或者其他经营考虑而做出的决策。

  严凯文表示,注册制实施之后,监管部门的审核把关更加严格,同时压实保荐机构“看门人”的责任。监管力度的持续加大,有助于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投资者的保护,减少欺诈行为的发生。

  严监管下,也给保荐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联储证券质量控制部审核专员孙晓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宏观层面,保荐机构应积极推进保荐机构执业标准体系的建设,重点考虑对尽职调查、信息披露、辅导验收等制度规则加以完善,细化执业标准,提高可操作性,逐步构建起全面覆盖、责任清晰、层级分明的执业规则体系;微观层面,保荐机构应持续提升选择优质客户的能力,完整、准确进行尽职调查和信息披露的能力,合理估值定价的能力,以提高自身执业质量。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

(0)
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清一色的头像清一色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3年9月7日 11:12
下一篇 2023年9月7日 11:12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643011589-QQbutton

手机:13798586780

QQ/微信:1074760229

QQ群:551893940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