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论坛的“双十汇”

①今年9月,西安即将迎来一场国家级大型机制性涉外论坛——2023欧亚经济论坛;
②如今的西安,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发挥欧亚经济论平台交流的优势,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化中国与欧亚各国经贸合作,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服务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今年9月,西安即将迎来一场国家级大型机制性涉外论坛——2023欧亚经济论坛。

2023欧亚经济论坛以“创合作机遇,谋发展未来”为主题,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十周年,首届中国-中亚峰会胜利召开并取得丰硕成果等背景下举办的一场国际盛会,也是欧亚经济论坛自2005年创办以来的第十届,具有里程碑意义。

欧亚经济论坛是国家层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十大平台之一。据了解,今年,西安将借助欧亚经济论坛举办的契机,深挖中国-中亚峰会效应,积极落实《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承接和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成果,巩固欧亚地区的多边互利关系,扩大陕西西安与欧亚区域的全方位多领域务实合作。

千年古都焕发新的生机

公元前139年,张骞和他的使团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凿空”西域,开辟出横贯东西、连接亚欧的古丝绸之路,将中国和亚欧大陆联系在一起。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西安作为欧亚经济论坛的永久会址,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大格局,与“一带一路”国家在货运交通、跨境电商、文化旅游等方面,形成了成熟立体的多元合作体系。根据西安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西安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1486.51亿元,是2005年首届欧亚经济论坛召开当年GDP的8.9倍。

“一带一路”上的交通枢纽。5月27日,中欧班列长安号(宝鸡)常态化开行,标志着长安号“+西欧”线路拓展至20条,为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和聚力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再添助力。今年1月至7月,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3045列,较去年同期增长37.3%,运送货物总重274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47.7%,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今年实现了对中亚“五国六城”的客运航线全覆盖。今年以来,西安已相继开通至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等地的客运航线。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累计开通386条客货运航线,其中国际航线83条,全货运航线45条,开通4条第五航权航线,构建起“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航线网络格局。

从西安出发,2小时航程可覆盖我国75%的领土和85%的经济资源,5小时覆盖全亚洲城市,12小时覆盖全欧洲城市。

越来越便捷、高效的陆空两大通道,已经为西安面向“一带一路”开展合作带来了成果。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西安市进出口总值1815.11亿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增长37.8%,占进出口总值的31%。

跨境电商链接中西。西安已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电子商务应用高地和“一带一路”电子商务中心市,据西安市商务部门最新统计资料,今年上半年,西安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500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707.36亿元,增速18.3%;农产品网络零售额66.24亿元,增速18.55%。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港充分利用西安综合保税区、国际货运班列“长安号”、特殊制定口岸开放平台,在交易、营销等环节,以数字化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多商机、帮助企业享受全球化带来的发展红利。

以文兴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西安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文旅成陕西最具品牌效应的特色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破圈。西安还加快实施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项目,持续扩大“兵马俑”“西安城墙”等世界级文化标识的影响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中心。

近年来,西安聚焦历史文化、微度假、本地游、夜间经济,以推出新产品、壮大新业态、打造新场景、叫响新营销、做精新IP、做实新消费为工作思路,深入挖掘西安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推动产品、场景、技术创新,构建特色化、品质化、现代化的文化和旅游消费格局。彰显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之都”、引领潮流风尚的“时尚购物之都”“美食之都”和“旅游名城”“会展名城”“赛事名城”,成为关于西安的热词。

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欧亚经济论坛、丝博会、丝绸之路电影节等系列品牌盛会相继在西安召开,西安作为开放平台的发展辐射能力持续提升。2022年,西安市发布《“十四五”西安建设“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

未来,西安市将聚焦建设“一带一路”商贸物流中心和“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中心,加强制度体制创新,推进新时代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把西安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参与国际循环的关键节点,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汇聚地,为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万亿之城,新能源之都

自从2020年成为西北首个“万亿之城”后,西安经济增速保持稳定。今年上半年,西安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604.9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较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宏观数据之下,主打硬科技的西安,产业亮点着实不少,光伏电池、集成电路圆片等新兴产品增势迅猛。

其中,尤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引人注目。2022年,西安市以新能源汽车产量101.52万辆的成绩,夺得“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的美誉。今年上半年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9.1%。另外,充电桩产量增长117.5%,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90.0%,集成电路圆片产量增长46.2%。

如今的西安,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发挥欧亚经济论平台交流的优势,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化中国与欧亚各国经贸合作,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六大支柱产业产值超7000亿。近年来,西安市围绕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等6大支柱产业,出台对应产值倍增计划,做大存量、做优增量。2022年,六大支柱产业产值达到7652.81亿元,增长27.9%,形成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根据西安市规划,到2026年,6大支柱产业均实现产值翻番,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瞄准五大新兴产业出台产业倍增计划。依托西安市优势和特色产业基础进行延伸拓展,瞄准具有重大增长潜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赛道,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增材制造、机器人、大数据、卫星应用等5大新兴产业,制定出台相关领域产业倍增计划。根据西安市规划,到2026年,五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

全力以赴开展“靶向招商”。西安聚焦19条重点产业链,加快建设产业强市,开展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排名西安跃升8位,位居全国第12名。根据西安市规划,2023年围绕19条重点产业链,锚定世界500强、产业链龙头企业,全力以赴开展“靶向招商”,全年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不少于70个,引进产业链项目不少于100个。

办好本届论坛,对于承接和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打造欧亚地区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巩固欧亚地区的多边互利关系,扩大陕西西安与欧亚区域的全方位多领域务实合作,促进形成深度互补、高度共赢的合作新格局,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样,亚欧经济论坛也是展示西安经济发展势头和潜力的最佳窗口,西安也将利用好此次论坛,将西安的区域优势、人才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环境优势、营商环境优势等呈现出来,吸引更多海内外龙头企业落户西安。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

(0)
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清一色的头像清一色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3年9月1日 18:02
下一篇 2023年9月1日 18:12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643011589-QQbutton

手机:13798586780

QQ/微信:1074760229

QQ群:551893940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