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观察
张炜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相继指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受此利好刺激,A股情绪好转。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消息公布的次日(7月25日),上证指数、创业板指跳空高开,收盘分别大涨2.13%、2.54%。随后,被誉为“牛市旗手”的券商股全线爆发,行业政策改善的房地产、大消费等板块走强。
这次不同于以往监管层表态提振投资者信心。一方面,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市场预期,对股市向好构成基本面支撑。另一方面,中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在A股史上罕见。中国证监会举行的2023年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明确表态,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方面综合施策,协同发力,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在资本市场领域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活跃市场及提振投资者信心带来的积极效应,可以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对提升消费能力与提高消费意愿具有积极作用。让居民通过股票、基金等投资增加财产性收入,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手段之一。因而,对于中央提出的“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应该认识到这不是“救市”的权宜之计,而是形成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的长远方针。
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首先要看到A股存在的“痛点”。A股“牛短熊长,暴涨暴跌”,赚钱效应不足,投资者缺乏获得感。公募基金发展很快,但“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现象突出。正因为赚钱效应不足,使得A股长期处于存量资金博弈的格局。尽管无风险收益率近年来明显下降,但场外资金入市的意愿不强。
2023年上半年,上证指数与深证成指分别上涨3.65%、0.10%,但表现为结构性行情,主要是以AI概念股为主的科技股强势,传统蓝筹股大跌的例子不胜枚举。即便是火爆的AI概念股行情炒作,也具有暴涨暴跌特征,不少个股现已回落超过20%甚至40%。
提升市场活跃度与提高投资者获得感密切相关。如果市场不活跃,资金缺乏参与的信心,投资者获得理想收益的可能性很小。因而,落实好“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方针,关键是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三端”发力。
在投资端,大力引入中长期资金,改善投资者结构。这是监管层多年来倡导的,但中长期资金在A股市场中的占比仍不高。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特别是权益基金发行遇冷。应该疏通“堵点”,攻克“难点”,构建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推动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及养老金、企业年金、银行理财等提高权益类投资比例。继续推动资本市场开放,完善市场发展环境,吸引外资持续流入A股。同时,引导以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及养老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理性看待短期市场波动,带头不盲从跟风、不投机炒作,有效发挥市场“稳定器”的作用。让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成为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告别“炒小、炒差、炒短、炒新”的陋习。
在融资端,中国证监会2023年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提出的“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动态平衡”,是市场稳定发展的关键。优质企业不断在一级市场登陆,让投资者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二级市场呈现慢牛格局,市场主流资金赚取企业盈利的钱,着力获取企业长期成长收益而非过度博弈短期股价波动。实现“一二级市场动态平衡”,须继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既抓好增量优化,也要重视存量提升。加快优胜劣汰,让“有进有出”的良性市场运作机制进一步发挥作用,加速劣质企业、问题公司及时出清。
在交易端,持续净化市场生态环境,维护市场“三公”,把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放在重要的位置,从而提振投资者信心。完善资本市场制度规则体系,以“零容忍”态度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快构建全方位、立体式追责机制,营造敬畏法治的良好市场生态。特别是要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违法行为,为全面注册制改革保驾护航。同时,为了活跃市场交易,可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