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公募基金频现增资

转自:周到上海在刚过去的7月,多家公募均出现了增加注册资本金现象。其中,既有券商系公募中信建投基金,还有摩根士丹利基金、贝莱德基金、富达基金等新锐外资公募。而在今年上半年,还有过弘

转自:周到上海

在刚过去的7月,多家公募均出现了增加注册资本金现象。其中,既有券商系公募中信建投基金,还有摩根士丹利基金、贝莱德基金、富达基金等新锐外资公募。而在今年上半年,还有过弘毅远方、湘财基金等公募增资案例。

7月28日,根据中信建投基金公告,经股东中信建投证券决定,中信建投基金注册资本由3亿元增加至4.5亿元。本次增加注册资本后,中信建投证券出资比例不变。中信建投基金成立于2013年9月,由中信建投证券100%持股。

据悉,包括中信建投基金在内,今年以来增资的公募基金公司起码在八家以上。仅仅是在7月份就有4起增资案例,除中信建投基金外,其余三家均为外资公募。

数据显示,7月19日摩根士丹利基金的注册资本金从2.5亿元提升至6亿元;7月13日,贝莱德基金的注册资本金从7亿元提升至10亿元;7月3日,富达基金的注册资本金从1亿美元扩充至1.3亿美元。而在6月7日,路博迈基金的注册资本金从2.06亿元扩充至3亿元。

此外在6月中旬时,弘毅远方基金公告宣称,该公司股东弘毅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向其增加出资6000万元;今年4月,根据湘财基金公告,该公司注册资本由2亿元增加至3亿元,增资后湘财基金依然由湘财证券100%持有;而在今年1月,西藏东财基金宣布注册资本由8亿元增加至10亿元,增资后该公司依然由东方财富证券100%持股。

不难发现,近来增加注册资本金的多为中小公募,甚至有相当部分是规模不足100亿元的小微型公募基金公司。其中,弘毅远方基金成立于2018年1月,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管理规模约为12亿元。湘财基金成立于2018年7月,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管理规模约为41.43亿元。西藏东财基金成立于2018年10月,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规模约为58.12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增加注册资本金往往是出于开展新业务、缓解财务压力、股权激励等多方面因素考虑。中信建投基金表示,本次增资是该公司成立以来的第二次增资,主要是为了增强公司的资本实力,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运营和发展。增资资金可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和扩大业务规模。增资后将着力加强投研团队建设,招聘更多的专业人才;并投入更多资源用于市场营销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此外还将在数字化转型方向发力,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服务体验。

实际上,不仅是中信建投基金,湘财基金等公募此前均有过多次增资。比如,2022年9月时湘财基金就进行过一轮增资,当时注册资本金由1.5亿元增加至2亿元。而弘毅远方基金将注册资本金从2.5亿元增加至3.1亿元,已是该公募金成立以来第四次增资。另外,西藏东财基金在2020年10月时,曾宣称将注册资本金由2亿元增至4亿元,随后在2021年7月由4亿元增至8亿元。

但从相关公司情况来看,外部输血的作用并不明显。比如,弘毅远方基金成立于2018年,但并没有抓住2019年和2020年的结构性行情机会。成立于2019年的弘毅远方消费升级A在2020年取得了近60%的回报,在858只同类基金中排名498位。从2021年开始该基金连年亏损,截至目前近三年来累计亏损接近30%,规模缩水不足5000万元,沦为迷你基金。

市场分析人士直言,随着基金行业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部分公募为了能活下来,主要依靠股东方的持续“输血”。但这不能解决长期发展问题,根本出路还是要练好内功形成顺畅的“自我造血能力”。当然,在当前激烈竞争态势下,后成立的小微公募要寻找差异化策略并不容易。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锐 实习生 陈祎盈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

(0)
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清一色的头像清一色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3年8月2日 17:16
下一篇 2023年8月2日 17:16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643011589-QQbutton

手机:13798586780

QQ/微信:1074760229

QQ群:551893940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