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翼虎投资
老胡和股市梦幻联动了,
这大概是炙热又煎熬6月,
股民们苦中作乐的谈资。
中方和美方高调握手了,
热浪中夹杂着暧昧的气息,
还有些许反弹的希冀。
1
一个幻灭:
尿不到一个壶里但别尿到对方身上
布林肯访华,高调又张扬。作为拜登执政以来首位来华的“正部级干部”,面上看好事一桩,奈何却是人在“钓鱼台”,心系“钓鱼岛”,我们以为“友邦”是谈谈复合的,结果人是来谈离婚的。结局也应了大家说的那句俚语,复合幻想破灭,实在尿不到一个壶里。而美国明知道尿不到一个壶里,使出一个布林肯,更多是为了防止尿到美国身上。里根号依然在南海台海游荡,布林肯回国后上演川剧变脸要“继续做中国不喜欢的事”和“说不中国不喜欢听的话”。布林肯访华惊起跌声一篇,人民币汇率跳水破7,A股港股率先丢掉幻想,继续艰苦战斗。
6月27日,法国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总裁伯纳德·阿尔访华;6月14日,中国的老朋友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访华;5月30日到6月1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访华。5月18日以来,ADM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胡安·卢西亚诺,力拓集团首席商务官白睿明等均于近期访华。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半年,已有超40位外企高管访华,覆盖汽车、电子科技、消费、制造业、医疗、金融等多个领域。
美国的企业家们纷纷释放对华善意,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中国经济的看多和中国市场的不舍。作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第二大经济体、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世界根本无法离开中国。不管是以早期的摩根大通 CEO 戴蒙,星巴克 CEO 纳思瀚,宝洁 CEO 詹慕仁为代表的低调访华的老钱还是以特斯拉、微软此类高调访华的新钱,中国都是这些商业巨子不忍割舍的蛋糕。
美国商人人前握手,政客人后捅刀的戏码,我们司空见惯。美国的企业,需要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完备的基础设施,庞大的市场规模,来支撑增长曲线和市值膨胀的美好愿景,中国恰巧是不二的选择;而美国的人民,深受通胀对钱包和福祉的蚕食,迫切希望制造业回流美国,而对华仇视也是美国政客获取选票的不二法宝。屁股决定脑袋,美国商业和美国政治,大概率也很难尿到一个壶里。
政冷经热。布林肯高调来华,试图阻止中美之间 “跨越卢比孔河”,最后的结果约莫是双方暗许不要尿到对方身上。布林肯前脚访华,后脚莫迪访美,强化印美在科技军事等各领域的合作,企图以“去风险”来“去中国化”。“去风险”是科技上对华打造的“小院高墙”,是行动上拼凑的“去中国化”的“遏制拼图”,是“脱钩断链”的文字伪装,通过精准打压中国,维护美国在世界的垄断地位。所以说当下的缓和技术性的、战术性的,而非结构性的,战略性的,而博弈是常态性的,世纪性的。
据彭博社网站6月27日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计划于7月初访问北京,与中方相应官员举行高层经济会谈。耶伦态度向来偏鸽,认为中美脱钩是灾难性的。站的高,尿的远,希望我们大开方便之门,耶伦能解决一些后股之忧,别光顾着,推销美国国债。
2
一种魔幻:
IPO问鼎跌幅居前,论大A股的尿性
中美关系都尿不到一个壶里了,A股自然吓尿了。尿频,尿急,尿不尽,上至地缘政治,中至离婚减持,下至农村亡犬, A股港股宣布对全球任何事端买单负责。
2023年截至6月29日收盘,全球涨幅榜前五:纳斯达克29.86%、东京27.36%、韩国 19.84%、富时意大利17.24,德国法兰克福 14.5% 。
全球跌幅榜前五:富时马来西亚-7.16%,创业板 -7.1%、比利时BFX-5.83%,香港恒生 -4.28%、沪深300-1.29%。
2023年上半年,A股IPO发行数量与融资金额虽然同比下降,但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IPO融资额仍领跑全球,分别名列全球第一和第二位,再次问鼎。普华永道预计2023年A股市场IPO数量将达到280-330家,全年融资额达到4500亿-5000亿元人民币,中国A股资本市场融资额仍将是全球第一位。德勤则更加乐观,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发布报告指出,预计2023年全年A股市场将会录得430至510只新股,融资大约6200亿至6990亿元人民币。
IPO上夺冠我们已经驾轻就熟。2022年,A股市场为428只新股融资额为5868亿元人民币;2022年美股市场为345家企业首发募资额为481.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350.97亿元);港股市场为89家企业首发上市,募资额为1034.0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23.71亿元)。
作为全球IPO融资最大的市场,在全球主流市场中跌幅前列,魔幻又耐人寻味。当下这种赚钱效应稀缺的市场环境下,减持套现成为唯一的赚钱模式。从360到昆仑万维,上半年的当红炸子鸡AI板块在经历翻倍的涨幅之后,迎来离婚减持风暴,大模型最终经不起前妻的考验。一位优秀的女企业家说,减持不正常嘛?合法合规。我们想说减持这事本身没有对错,只有利益;没有真相,只有角度,之所以会有争议,还得回归大A股的尿性。
大A股诞生之初,就不是为股民服务,而是为融资服务,作为融资的场所,作为调控经济的手段,目的是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90年代是为了国企解困;金融危机之后,是为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创新;中美贸易战之后,是为了科创板,解决卡脖子问题,支持中国硬科技的发展;现在又服务于北交所和专精特新,细分行业的龙头。
由于工具论和定位的不同,用传统的、经典的西方经济学定义A股市场肯定会出大差错。按照经典的理论,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反映在A股就不明显,尤其是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A股体量比较小的时候,它跟经济甚至长达数年都是背离的。比如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经济下行压力巨大,但A股仍然上涨,因为它具有调控经济手段的这样一个功用,出现了史上著名的5.19行情。反之,在中国加入WTO后,经济蓬勃发展,A股却由于股权分置出现了长达5年的熊市,完全背离经济运行。2008年之后,美国股市由于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出现了长达13年的大牛市,道琼斯指数从2008年的6000多点一直上涨现在的30000多点,涨幅超过5倍,而A股从1660多点到现在的3000多点也只涨了两倍多。论财富效应,A股和美国股市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即便像印度股市、越南股市、欧洲股市在这期间都频繁创出历史新高,A股却基本在原地踏步,基民股民们拥有稳稳3000点的幸福。
美国人民的财富和股市息息相关,是市场化的财富创造市场,特朗普曾放言:如果道琼斯指数一天跌去1000点,那么总统就应该被发射到火星去。所以伯南克要坐着直升机撒钱,美国的投资者一哭一闹,美联储的甜枣立马喂进嘴里。对岸的逻辑是国人在股市赚了钱,才有能力去实体消费,带动经济增长;咱们的逻辑是力保经济稳中向好,国人有钱了,才有余力去股市给企业融资,促进产业发展,形成良性闭环。
所以,市场不能太差,否则没有韭菜入场,融资功能就丧失了;然而市场也不能太好,否则大家都来赌场追求暴富,实体经济无人问津了。所以永远的3000点,稳稳当当。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股市的上涨效应,是一部人的钱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里,完成财富的再分配过程,这就是大A股的尿性。
所以,从发心纯正、投资向善的这个角度,,我们的远景使命价值观就是让天下没有难炒的基金,为国接盘,成就国家转型升级的伟业,这是一个老司机的觉悟。
3
一个应对:
等风来,借风势,乘风起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上半年收官了,强预期弱现实在经济基本面和股市表现上同频共振。去年底我们期待的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并扩张,在收官之际发现并未兑现,居民的资产负债表都不勤奋了,随之而来的是消费、投资等当期需求转弱,曾经在股海叱咤风云的股民基民、机构开始准点蹲守抢购收益率仅有2.8~2.9%的大额存单,风险偏好也逃不过通缩。
三重拐点,三大博弈。经历了半年的洗礼,政策面、经济面和情绪面都处于相对的低谷阶段,为什么说五穷六绝七翻身,确实相对大的行情,往往都是从七月开始启动。下半年是对上半年政策的修正,比较容易迎来分母端政策和流动性的改善;七月开始相继迎来中报行情,不论是政策面、经济面还是情绪面,相信拐点在不断临近。
围绕着三重拐点,市场也将上演三重博弈:风格博弈(资金博弈)、业绩博弈和政策博弈。上半年资金围绕着AI和中特估开启了极致的双龙争霸行情,在经济复苏承压的背景下,市场风险偏好明显转向防御,资金的高低位切换不可避免,前期涨幅过高的板块需要警惕。中报业绩博弈进行时,短中期我们的选择方向依然是寻找相对的确定性,有业绩驱动,需求稳定能对抗周期下行的板块。最后,7月政治局会议即将召开,国内宏观层面我们最担心的点就在于政策的刺激力度不够,政策博弈的时点,等风来,借风势,乘风起。
文末,谨以李大师对老胡的祝福开启A股下半场的征战,希望大家都能做好人,买好股,得好报!
余定恒
于2023.6.30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