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作文题目出炉,你会怎么写?
放在基金投资界,答案大概是这样的……
全国甲卷: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如何做时间的朋友?如果让ChatGPT来作答
盘点2023年以来的“最热话题”,ChatGPT肯定名列前茅。它的横空出世,不仅带来了对生成式AI应用的研发热情,甚至引发了对“饭碗焦虑”的讨论。
回溯工业革命以来,技术的持续进步解放了人们更多的时间,也让越来越多的创新和创造成为可能。但正如硬币的两面,我们越依赖于技术,就越有可能成为时间的奴隶。时间的碎片化,让我们忙于应付各种问题以及压力,而忘记了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投资也常常面临一样的境况。今年以来A股市场波动加剧,风格切换频发,同时扰动的事件层出,让我们难以静下心来思考真正需要做的事情。
芒格曾说过,“你需要的不是大量的行动,而是足够的耐心。”成功的投资,并不是在一轮又一轮的行情起落中踩准热点,“怎么赚来的,怎么还回去”在市场中屡见不鲜。
面对不确定性,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在热点跟踪、波段操作上,不如化繁为简,将“信任”投给专业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长期投资目标、风险偏好,做好资产配置组合,用专业的力量来分享优秀公司成长带来的价值,成为时间的真朋友。
如果让ChatGPT来作答,我想它应该也会给出同样的答案。
新课标I卷:故事是有力量的
真正有力量的是故事内核
A股市场从来不缺乏故事。上市公司有上市公司的故事,投资者也有投资者的故事。
今年以来,市场最火的故事非“AI”莫属,好似任何一只股票只要套上“AI”的帽子,身价都会瞬间飙升百倍。但是目前来看,这个叙事逻辑似乎遭到了一些质疑,刚刚过去的5月份“AI”概念股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市场争议的点更多在于能否“落地”,以及何时“落地”?
实际上,如果没有实打实的业绩作为支撑,再华丽的故事也有讲完的一天。而机构投研人员的工作之一,就是剥开华丽的外衣,在一次次调研,一层层数据中找到故事真正的内核,找到故事的力量源泉,一起续写。
在投资者的叙事结构中,也有这样一句话:一年五倍者如过江之鲫,五年一倍者却寥若辰星。每到年底,总有一张每月买到哪些资产,一年可赚X倍的图表流传在各大社交媒体,“事后诸葛亮”的做法极难批量复制,但并不妨碍其大肆流传。为什么?人们都梦想“一夜暴富”,在市场上的热点题材中来回打转,却忘记盈亏同源,高收益天然携带这高风险的基因,又有几人能够时时踩中热点。
故事的力量在于其内涵的叙事框架,打动人的逻辑方能流传。
新课标II卷:安静一下不被打扰
身处闹市,心居空谷
在来源庞杂的当今社会,我们每天都身处浩如烟海的信息之中,噪音绕耳,影响决策,在投资中尤为明显。
我们关注经济是否衰退、关注地缘战争、关注全球通胀……恨不得将每个信息都融会贯通。当几根阳线起来时,市场遍布着“五大利好”、“长牛起始”等信息,投资热度空前高涨,而此时,仅需一根大阴线就足以让所有人改变信仰,“五大利空”、“信心动摇”……热情像被泼了一盆冷水。
一番折腾后会发现,这些信息除了给投资过程徒增烦恼外,似乎没有带来任何改变。那么投资中,如何才能让自己安静下来,不被“打扰”?
首先,需要摒弃干扰信息。大多数信息只是市场情绪的宣泄器,此时仅需关注对自己的投资有重要影响的要闻即可,其他无关信息统统过滤。
其次,选择靠谱的、高质量的信息来源,多阅读数据、公告,以及各类原始资料,而不是完全依赖他人的分析。
最后,保持冷静。成功的投资是反人性的,只有时刻保持冷静,克制情绪,才能在未知的市场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如何做到?其实陶渊明早已给出了答案——心远地自偏。要相信,湖面被风泛起的涟漪,终会平静下来。
身处闹市,心居空谷,这是投资的境界,更是人生的智慧。
北京卷:以“续航”为题
不下牌桌,输赢未定
投资没有圣杯,如果有,那就是“活得久”。
历史上看,一代枭雄曹操、忠肝义胆的关羽、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终究只是时代的过客,活到72岁的司马懿才是最后的赢家;资本市场上,曾经叱咤风云的私募大佬、公募冠军、顶级游资,有多少已经跌落神坛,又有多少泯灭众人?
投资,比拼的不是谁跑得快,而是谁走得稳、活得久,比拼的是业绩的持续性,对正确理念的坚持,以及对事物的认知、科学的方法和良好的心态。一笔“伟大的交易”有可能改变不了亏损的结局,一个错误的决策却能让你功亏一篑,但只要不下牌桌,就还有赢的机会。
当基金账户创了新低,当工作让你筋疲力尽,当生活未能得偿所愿,当理想与现实背道而驰,不要慌,活下去,一切皆有可能。
在牛市中不骄,在熊市中不馁,在震荡市中不放弃,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才能禁得住鲜花和掌声。心若在,梦就在,大不了从头再来。
以信念之帆,为投资续航。
上海卷: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
未知所趋,无远弗届
投资的尽头是什么?
不是6124,不是8848,也不是一万点。是未知。
财通资管的基金经理易小金曾说:“世界可以分为已知和未知,其中又包括已知的已知、已知的未知、未知的未知和未知的已知。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就是一粒尘埃,所以要接受自己的渺小,保持一颗求知的心。”
寻访“未知”,是投研人员的日常。
“这个新技术会成为主流吗?” “客户认不认可?”“经销商怎么看?”“产业链上下游能否交叉验证?”“龙头格局会不会颠覆?”……
这是研究员探索的未知。
“价值的锚在哪里?”“基本面和股价为什么背离?”“市场的资金结构变了吗?”“我原本擅长行业的方法论可以复制到其他行业吗?”……
这是基金经理探索的未知。
在A股投资,最怕为强弩之末贡献最后一波动能、成为高岗上的韭菜。投身价值投资,不看时间长短,而在于是否“前瞻”。那么如何做到前瞻,如何赢得快于市场上其他“聪明人”的信息差和认知差,如何让时间站到我们这一边?凭借向未知迎难而上的坚定,凭借超常的勤奋,凭借在持续思考总结中不断迭代的方法论,除此之外,没有捷径可走。
向着未知前行,描画陌生世界的全貌,创造能够持续的超额回报,这是投资者赋予他们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