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人脸识别进课堂 纪律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拥抱潮流,为教育插上智能化的翅膀无可厚非。宿舍刷脸门禁、图书馆刷脸借阅,将金融领域成熟的技术迁移到校园内,的确可以提升效率、便利生活。 2019-09-17 10:00:25 人脸识别人工智能数据 Adobe实习生的智能景深算法:2D图片3秒变立体,变换视角流畅自然 2D图片3秒变立体,变换视角流畅自然:Adobe实习生成果登顶级期刊。这种特效处理,常常用于纪录片等视频的后期制作,名为Ken Burns Effect。 2019-09-16 17:46:34 AI 数据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不是代替所有人的职业,同时也会催生新的工作机会 人生已经如此艰难,偏偏AI(人工智能)还来抢饭碗。如今,已经有不少岗位逐渐被AI取代。不过莫慌,今天说的这几份新工作,让你躲过被AI支配的恐惧。 2019-09-16 14:06:43 人工智能AI工作机会 人工智能的数据、算法和处理,三者缺一不可 一个人工智能项目中,最重要的究竟是数据、算法还是处理过程?有些人说,没有来龙去脉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这些数据的来龙去脉可以是其他数据、模型/算法或处理流程。让我们以一种简洁的方式探究这些人工智能的要素,以发现每种视角的优点。 2019-09-16 13:35:30 人工智能AI 如果让人工智能取代法官的判断,很有可能把司法权引入歧途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和公民权利意识的加强,中国法院受理的案件规模年均以两位数增长,颇有诉讼爆炸之势,导致法官人均办案件数急剧攀升且居高不下,这也是司法当局积极采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以提高司法效率的重要原因。 2019-09-16 13:20:41 人工智能AI法官 手机开发者年入153万,机器学习并非最高:IEEE最新薪资报告 都是学工科,该入哪一行?薪资水平是人们考量未来职业的重要因素。IEEE 刚刚发布的年度薪资调查结果揭示了哪些领域的工程师挣得多,哪些挣得少。 2019-09-16 12:49:29 开发技能代码 毕马威:AI 在大企业应用的8个趋势 最近,来自咨询巨头毕马威(KPMG)的一份名为《人工智能改造企业》( AI Transforming the Enterprise)的新报告,为企业领导层提供了一个视角,让他们了解企业的努力方向:在我们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之际,你该如何在同行中脱颖而出? 2019-09-16 12:46:17 AI毕马威人工智能 弥合AI大规模落地的巨大缺口!阿里、腾讯、百度等联合推出互联网服务AI基准 现如今,互联网服务正经历着根本性的变化,并逐渐转向智能计算时代。现代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普遍采用人工智能来增强其服务。 2019-09-16 10:14:44 AI 数据人工智能 盘点当下大热的7大Github机器学习创新项目 本文将会分享近期发布的七大GitHub机器学习项目。这些项目广泛覆盖了机器学习的各个领域,包括自然语言处理(NLP)、计算机视觉、大数据等。

拥抱潮流,为教育插上智能化的翅膀无可厚非。宿舍刷脸门禁、图书馆刷脸借阅,将金融领域成熟的技术迁移到校园内,的确可以提升效率、便利生活。

每所学校都想更懂学生,但有些用科技武装到牙齿的方案未必能获得一致认可。开学季,一些学校的“智能化”,引发了不少关注。受党报评论君的邀请,我们今天就来聊聊,技术该如何加持教育,才能起到1+1>2的效果。

拥抱潮流,为教育插上智能化的翅膀无可厚非。宿舍刷脸门禁、图书馆刷脸借阅,将金融领域成熟的技术迁移到校园内,的确可以提升效率、便利生活。有高校利用学生刷卡吃饭的大数据“精准扶助”:每个月在食堂吃饭超过60顿、平均每顿饭花费低于7元的学生,无需申请和证明,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能获得补贴。这样的做法,既保证了扶助的必要性,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的确能让人感受到科技的人文温度。

[[276945]]

在教育领域,技术怎么用,最终还是在人们如何理解教育、理解技术。比如,在教室内安装人脸识别设备,刷脸签到甚至分析情绪、听讲情况等,就并未赢得一致的较好。应该说,这样的方式,对于评估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好处。比如,对于那些学生“开小差”较多的课堂,学校和教师可能得想想问题出在哪里。但如果仅仅把这当做一种规范手段、当做一种纪律约束,恐怕就不一定能达到既定的目的了。

课堂需要有纪律,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过,更要看到的是,纪律只是达到教育效果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很多人都有小时候上课要“背着手”的记忆,之所以要背着手,也是为了让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们,能把注意力集中于课程本身。换个角度看,即便是背着手了,如果仍然是“神游天外”,教育的目的同样没有达到,背着手也失去了意义。

[[276946]]

以人脸识别进行监督,其实也是一个道理。能让人“身在课堂”,却难以让人“心在课堂”;能管住不玩小动作,却管不住精神不开小差。这么看来,改进技术未必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唯一答案。想让同学们更加专注,课堂纪律与轻松氛围缺一不可、有价值的内容和有趣味的讲解相辅相成。

这听上去像是给“开小差”打掩护,但其实早在几十年前,便有人从科学的角度,论证如何才能让个人保持最大的活力与积极的态度。1924年,心理学家梅奥在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受托开启一场实验。实验的结果显示,在一个监控严格、奖惩分明的工厂里,很多人效率低下、愤愤不平;而在允许工人们结成小组、就生产自由建言的环境中,工作反而更有效率。这给人启示,人不是机器,而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即便每个人都是趋利避害的理性个体,但利益所影响的毕竟只是外部行为;只有让每个人都更有存在感,创造轻松、满意的环境,才能激发更多活力和创造力。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正像是我们所说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正如有学者所说,教育不是工业化的标准生产,而是农业化的栽培启蒙。用技术协助科学管理固然可能有一时的效果,但因材施教、以心换心,才能更懂学生,也更接近教育的本质。毕竟,无论科学如何昌明,精准但冰冷的气象分析,永远敌不过大雨倾盆时有人为你撑开一把温暖的伞。

说到这里,笔者想起了一则旧闻:今年5月,有学校开展宿管阿姨“人脸识别”大赛。90%的阿姨都能够在几秒内从30名随机选出的学生里,准确地认出住在本楼栋的孩子。“他每次路过都会跟我问好”,“他经常到楼下来借钥匙”……有流行歌曲唱道,“每次我想更懂你,我们却更有距离”。要更懂学生、更懂教育,点滴在心头的全情投入,恐怕是比技术更好的美妙言语。

这正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技术确可加持,深情实乃必须。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

(0)
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清一色的头像清一色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3年5月7日 16:18
下一篇 2023年5月7日 16:18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643011589-QQbutton

手机:13798586780

QQ/微信:1074760229

QQ群:551893940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